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好价钱

    杨磊联系了一南一北两家百年老字号药企,像这些大型企业,采购原材料一般是不针对个人的。

    虽然杨磊用的是青龙集团的名义,他的公司可以经营农副产品。

    本身药材这东西在农户手里就是农副产品,在药企手里那就是中药饮片。

    青龙集团在通海虽然是有实力的企业,甚至开始在省内已经崭露头角。

    但毕竟不是药企,所以那两家百年老药企一开始还以为这又是骗子公司之类的。

    因为杨磊说自己手上有一批几十年的人参黄精和何首乌。

    他要是说有个十年八年,人家还兴许相信,说一批几十年的,那一听就是外行。

    要不是杨磊说可以亲自带样品过去,人家电话直接就给他挂断了。

    重要是有几十年的好药材,任何一个以中药为主的药企都不会轻易放过。

    而且这种好的药材基本上也不在市面上流通,也只有那一少部分人群才能消费得起,用得起。

    这一次杨磊去开拓药材的渠道,也是唯一一次自己上门。

    下一回想要,就让他们自己来通海取了,他才没有那个闲工夫送货上门呢。

    杨磊先去的是京城,因为离京城近一些。

    这趟出门也是独自一人,并没有开车,从通海去京城有直达的高铁,前后也不过三四个小时而已。

    大企业有自己的一整套流程,不管是销售还是采购,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所以当杨磊提着样品找到门上时,有专门的采购经理以及老一辈的药工来接待。

    老药工退休多年,又被厂里返聘回来了,干了一辈子的中药鉴定,几乎没有出过差错。

    就因为杨磊身上的药材都是几十年以上的,所以这次厂里出面的老药工都是祖师爷级别的。

    当杨磊从随身的黑色袋子拿出三个被真空袋密封好的中药材后,这位被称为李老师的老药工,一脸正色,急忙带上自己的老花镜,小心的接过杨磊递过来的样品。

    杨磊是为了保鲜才用真空袋密封好了,到了这现场,自然要把外包装去掉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家看得真切。

    杨磊带的样品没有一点瑕疵,尤其是像人参的根须没有一点损坏,更不存在半点泥土,干净的像一件艺术品。

    老药公小心的把手里的人参放在一个白色托盘上,上下仔细打量着。

    从人参的个头来说,确实不小,光参体就比成人的一个巴掌还大。

    参体表面布满了一圈一圈的纹理,还有一些斑斑点点,坑坑洼洼,从外表看不是很漂亮。

    但越是这样,老药工越看越兴奋,这完全是野生人参才具有的表象。

    人工种植的人参,只需要五六年就会长得这么大,白白胖胖的人参娃娃一样,这种是最没有药用价值的。

    像人参这种好药材,只有长到一定的年份,吸取了日月天地精华才具有极佳的药效。

    人工种植的都是上的肥料催熟的,看着大,说白了就是草包肚一个,药效差到没边。

    但凡是搞中医的老大夫,老药工都知道这个道理。

    而在野外生长的药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风吹日晒,各种虫子的啃咬等等因素,会使得药材表面出现各种伤疤,而且个头相对来说比人工种植的要小很多。

    这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当然有经验的老药工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这个属于不传的手艺了。

    最后老药公还掐下了一点人参的根须,放在嘴里仔细的咀嚼了一下,顿时眼前一亮。

    “好,确实是好东西,起码在四十年以上了……。”

    东西好不好,杨磊自己清楚,完全没有必要造假,这东西在龙珠世界里比野草强不了啥。

    在老药工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虽然见过年限更长的人参,但那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近三十年以来就再也没有见过能超过二十年的人参了。

    随后老药工也仔细的看了何首乌和黄精,这三种药材都是传统的滋补品,对人体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

    何首乌黄精的年限不次于人参,但是在最终的售价上,要比人参略便宜一些。

    老药工只鉴定药材的年限和真假,具体定价有专门的评估人员。

    最后给杨磊的价格是人参二十万一株,黄精和何首乌各十五万一株。

    这个价格其实杨磊也不知道是高还是低,因为像这三种药材的品质,目前国内已经没有参照物了。

    这们还是特别请示了上边的领导,特意给批的高价,当然主要是东西也值这个钱。

    杨磊在来之前也了解过普通人参的价格,十几块钱一根人参多的是。

    所以他对报价二十万其实已经很满意了,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

    知道了价格杨磊反而是不敢报太多数量了,只说同等质量的三种药材,自己手里还各有二三十株。

    对于大型的药企来说,平时收购药材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回拉,二三十株可以说是非常少的量。

    不过能有二三十株也已经非常了不得了,这东西不是马路边的白菜随便长的。

    三种药材一共有六七十株,这数量老药工和采购部的经理都挺满意了。

    谁知道杨磊接下来说的一句话,让他们更加的震撼。

    “这是第一批,以后每个月按照这个数量给你们提供一批。”

    要知道这东西可是天生地长的,不是批量的工业品,可以这个月做一批,下个月做一批的。

    要不是杨磊不想暴露太多,一次性给他们提供个几万株也不是个事。

    东西也看了,价钱谈好了,杨磊就一个要求,你们自己到通海市来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每月交一次,其实也没有多少钱,一千万左右的销量,对于杨磊来说是毛毛雨了,但好歹也是另一条生财之路。

    在京城谈完事,直接买的机票飞往南方另一座古都。

    就因为交易量不是很大,所以杨磊也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多开几个渠道,多一条收入。

    南方古都那边谈的也挺顺利,对于可遇不可求的好货,没有哪家会轻易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