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早朝之时,太女宣布由于政务繁忙,她决定辞去廷尉一职,此职由萧何接管。
闻言在场官员茫然以对,萧何是谁,他们怎么从未听说过?
此时站在人群中的李斯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一个小小萧何,才来秦没几日,太女竟就给他九卿之一的官职,他李斯了秦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今还是个长使………………。
在百官一脸茫然的表情中,之淡淡道:“宣萧何。”
不一会,一个三十出头,满身书卷气的男子出现在章台宫大殿中。
大殿中的人眼神复杂的看着进来的男子,不少官员心中泛酸,官位本就是一个萝卜两个坑,本来太女辞去廷尉之职,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按资历便是再往上升一升也不是不可能的…………。
九卿只在三公之下,如此重要的位置,太女居然会给一个才来大秦之人…………。
“萧何参见太女。”
大殿之上,萧何盯着百官复杂的眼神,泰然自若的对高台之上的之玉行礼道。
“免礼。”
“谢太女。”
之玉看向朝中众人,笑道:“萧先生大才,今来投秦,我大秦自是要让萧先生见到我大秦的诚意。”
“萧何,如今我大秦廷尉一职空缺,便由你来担任此职吧。”
“是,多谢太女。”
萧何压下心中的惊讶,从容不迫的谢道。
他苦心钻研多年,对各国制度自是了然于心,没想到他刚刚入秦,大秦太女便直接给了他九卿之一的位置。
若在楚国,他怕是此生都到不了如此高位吧,楚国国内贵族错综复杂,相互把持着楚国重要位置,想要做到九卿,没有出身老贵族是万万不可能的。
可他才来秦,大秦便封了他这个位置………。
萧何暗中握了握拳,心中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他萧何,定要在大秦做出名堂来,定不能辜负大秦对他的信任。
他本以为大秦太女派手下之人把他绑来大秦只是一时兴起,可如今太女让他任廷尉一职,却让他觉得是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对秦制颇有专研,廷尉一职,定是太女知他强项,这才人尽其才…………。
文武百官眼神复杂的看着泰然自若气度非常的萧何,大秦九卿之一的位置,便这么被一个刚来的外人占了,此时无人知道他们心中到底酸不酸。
之玉见朝中众人气氛紧张,笑眯眯的继续颁布了一个指令,“往后我大秦凡新官上任或职位升迁调动者,需有三个月的考核期,若考核期内的表现差强人意,则平级转职,再考核不过,便降一级,以此内推,直至考核优秀为止。”
“本宫做如此决定,是想让我大秦官员人尽其才,不让人才埋没。”
“更是想让滥竽充数者无处遁形…………。”
“太女英明。”
看着高台上一身红衣绝代风华的女子,大秦百官心中叹息,太女监国宫,雷厉风行的改了朝中不少旧制,他们还来不及反对,太女又拿出一堆利国利民的东西出来,让他们到口的反驳之话怎么都说不出口。
如今他们已然看淡,太女决定之事,他们再怎么阻止也无济于事,左右他们的反对之词,太女总能找到借口驳回…………。
如今王玺在太女手上,她决定之事,他们便是再怎么反对也是无用,所以他们索性懒得反对了,待大王来了,自会有大王评判太女的一切行为,他们这些卑微的小官,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便好……………。
在一众大秦官员的摆烂下,萧何入朝倒是异常的顺利,甚至连时常跑出来反对之人都销声匿迹了。
要问他们为什么不反对了,他们冷哼,反对了又有什么用?太女手中的王玺往文书上一盖,事情便成了定局。
反正自太女监国以来,便没有见她有哪次是想要和他们商议事情的,不过都是在通知他们罢了…………。
大王走时暗中吩咐了,太女是储君,所以只要不动摇国本,全部事情都由着太女。
他们这些反对之人,也只是走走走过场而已,如今见太女心意已决,他们甚至连走过场都不大愿意了,毕竟太女的那张嘴可是从顿弱手下出来的,他们可不想在百官面前被太女怼到哑口无言,不然多丢脸啊…………。
下朝后,左右丞相和李斯顿弱被单独留了下来。
之玉看向顿弱道:“顿典客,齐国之人已到我大秦境内,想来不出五日便会到咸阳城,你安排人这几日随时在城门口候着,只要齐人一到,定要让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
“是,太女。”
与顿弱说完,之玉看向隗状和王绾,“两位丞相,此次齐来我大秦,定然是因为我大秦攻楚,齐想来我大秦探探虚实,两位大人可知该怎么做?”
两人点头,这种事情他们遇到多了,自然是懂怎么处理的。
之玉见此满意一笑,“那便麻烦两位丞相吩咐下去,从今日起,咸阳城内外官员和黔首,全部都要穿上压箱底的‘好衣服’,以免我大秦被齐国之人看轻。”
“是,太女。”
“还有,咸阳城内外一切奢华之物,全部都撤下去,街上商贩最起码要减少一半,让家中有青壮年的少出来晃悠,倒是家有老幼妇孺者可多出来走走。”
“我大秦正在征女兵之事可对外大肆宣扬,务必要让齐人知道。”
“是,太女。”
待其他被吩咐了事情的人退下后,之玉这才看向两鬓已经微微发白了的李斯,笑问道:“李长使,不知学宫的事情如今可有章程?”
李斯恭敬的拱手:“回太女,学宫如今正在选址,待选好了便可动工。”
之玉点了点头,勉励道:“此乃利国利民之工程,便劳烦李长使多用心些了。”
说完之玉话锋一转,略有深意的道:“李长使若是在修建学宫时遇到难题,可去请教隗相。”
”只是隗相年事已高,若不到万不得已,李长使还是能不打扰便不打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