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章 乡村学堂的启蒙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柔和地洒在宁静的村庄上,给每一间屋舍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璀璨的金边。

    就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好日子里,村里那座古朴的学堂开课了。这令人振奋的消息像一阵带着花香的春风,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苏瑶和林杏儿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如同揣了一只欢快的小兔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尽管她们已经十八岁了,错过了正常入学的最佳年龄,但对知识那如饥似渴的渴望,如同燃烧的火焰,驱使着她们毅然决定去学堂旁听。

    两人手挽着手,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向学堂走去。

    一路上,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为她们即将开启的学习之旅欢呼;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五彩斑斓的花朵就像在向她们微笑,仿佛在为她们加油鼓劲。

    “苏瑶,你说咱们能听懂先生讲的课吗?”林杏儿微微蹙着眉头,眼中透着一丝担忧,轻轻地问道。

    苏瑶拍了拍林杏儿的手,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自信而温暖的笑容,安慰道:“别担心,咱们用心听,肯定能学到东西的。只要咱们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她们来到学堂时,里面已经坐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有的孩子一脸兴奋,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有的孩子则显得有些紧张,小手紧紧地抓着衣角。

    苏瑶和林杏儿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小心翼翼地,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打扰到别人。

    就在她们刚刚坐下不久,苏瑶惊喜地发现,曾经一起捕鱼的小伙伴赵明正坐在前面几排,而翠丫则在另一边。

    赵明不经意间回头,看到了苏瑶,眼睛一亮,兴奋地想要大声打招呼,但想起在学堂里要保持安静,便压低声音说道:“苏瑶,你也来啦!”

    翠丫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悄悄凑过来,笑嘻嘻地说:“真是巧啊,咱们又能在一起学习啦。”

    苏瑶笑着点点头,心中感到一阵温暖,然后拉过林杏儿,说道:“赵明、翠丫,这是林杏儿,前不久刚搬来咱们村的。”

    赵明和翠丫友善地向林杏儿打招呼:“林杏儿,你好呀!”

    林杏儿有些害羞地回应:“你们好。”

    这时,先生走了进来。先生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者,身穿一袭整洁的长衫,衣角还绣着几缕淡淡的云纹,手中拿着一本泛黄但保存完好的书卷。他的眼神深邃而温和,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

    “同学们,安静。”先生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古寺的钟声,在每个人的心头回荡。

    学堂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先生,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知识的盛宴。

    先生开始讲课,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舒缓,仿佛把大家带入了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

    先生讲到一首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详细地解释着每一个字的含义,以及诗人所表达的那种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苏瑶不禁低声说道:“这诗真美,让人仿佛能看到春天的景象。”

    林杏儿也点点头,轻声说道:“是啊,感觉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在眼前展开。”

    先生听到了她们的低语,微笑着问道:“你们两个小姑娘,可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苏瑶有些紧张地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先生,我觉得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轮回。它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先生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的光芒,说道:“不错,能有这样的感悟,很好。”

    林杏儿也鼓起勇气说道:“先生,我觉得诗人在感叹时光的匆匆,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

    先生笑着说:“你们都很有悟性,继续努力。”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兴奋地交流着。

    “苏瑶,没想到在学堂里也能碰到你们。”赵明说道,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是啊,以后咱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苏瑶笑着回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翠丫眨着灵动的眼睛说:“我觉得读书比捕鱼还有趣呢,能让我们知道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大家都被翠丫的话逗笑了,笑声在学堂里回荡。

    接下来的课程里,先生教大家写字。他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那苍劲有力的字体就像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孩子们在下面认真地模仿,教室里只听见毛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苏瑶握着毛笔,认真书写,她的字体娟秀而工整,笔锋之间尽显功力。

    林杏儿在一旁赞叹道:“苏瑶,你写得真好。”

    赵明凑过来,看了看苏瑶的字,说道:“确实厉害,比我强多了。”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苏瑶和林杏儿走出学堂,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张金色的大网,轻轻地洒在她们身上。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苏瑶望着天边的晚霞,感慨地说道。

    林杏儿点点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说道:“是啊,以后咱们天天来,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回到家里,苏瑶和林杏儿还沉浸在学堂的氛围中,不停地讨论着学到的知识。

    “苏瑶,我觉得咱们以后能懂得更多的道理,能看到更远的世界。”林杏儿眼中充满了憧憬,说道。

    苏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嗯,只要咱们努力学习,一定可以的。说不定以后咱们还能自己写诗、写文章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瑶和林杏儿在学堂里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她们不仅学会了诗词文章,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天,先生在课堂上考大家老子的《道德经》的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谁能为大家讲解一下这其中的含义?”

    整个学堂陷入了沉思,孩子们都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就在这时,苏瑶站了起来,流利地背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接着她清晰而有条理地解释道:“先生,这段话的意思是,能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以观察‘道’的微妙;经常保持有欲望的状态,以观察‘道’的表现。‘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微妙变化的总门。”

    先生惊讶地看着苏瑶,眼中满是赞赏,同学们也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

    苏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在京中的私塾学习时曾学过这些,所以略知一二。”

    先生微笑着点头:“苏瑶同学,你真是博学多才,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啊。”

    苏瑶的脸微微泛红,谦虚地说道:“先生过奖了,我还有很多要向大家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小小的乡村学堂里,苏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也为自己的未来铺上了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