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锅前,丁山还专门拿勺子尝了一口汤,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他知道这锅汤的味道肯定不错,心里充满了期待。
丁山小心翼翼地用一个大陶盆盛了满满一盆蛇肉汤,端到桌子上。浓郁的肉汤上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秦川让郑五回去把燕子和小八也叫过来,大家一起喝肉汤。郑五点点头,赶紧跑回家里,不一会儿带着燕子和小八来到了秦川家。
丁山给每人都盛了一碗,秦川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现在也顾不上什么膈应了,端起碗就喝了一口。
“嗯,好喝!味道很鲜美。”秦川夸赞道。
刘氏和秦阿娇见秦川喝了,也跟着喝了起来。她们原本还有些担心,但看到秦川喝得津津有味,也就放下心来。
中午喝完肉汤,又吃了几块烙饼,大家都觉得饱饱的。填饱肚子后,他们就开始继续干活。
还是和上午一样的分工,秦川和丁山去挖粘土,郑五和阿东负责劈柴。
下午的太阳比较烈,郑五和阿东劈了一会儿柴后就感觉热了。他们索性把上衣脱掉,光着上身干活。这样一来,不仅凉快了不少,干起活来也更有力气了。
等到傍晚时分,秦川和丁山回来了,他们又运回了不少粘土,全部倒了出来,堆放在空地上,木柴也已经全部劈好。
至此,烧砖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明天就开始做砖坯烧窑!
吃完晚饭之后,郑五、丁山和阿东各自回到家中休息,而秦川则躺在床上,思考着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虽然他们都没有烧砖的经验,但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秦川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家附近就有一座已经废弃的砖窑。那时候,这座砖窑尚未废弃,村里的人常常在这里烧制砖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秦川仍然依稀记得村民们打砖坯时的情景。
当时,用于制作砖头的黏土都是就地取材。村民们会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将黏土挖掘出来。
接下来,负责打砖坯的村民会站在坑内,对这些黏土进行揉捏和摔打,以增加其密度。这一步骤非常耗费体力。
随后,他们会将黏土放入砖模中,并用力压实,确保表面平整。最后,去除砖模后,将砖坯放在阳光下晾晒,直至干燥。只有经过这样的处理,砖坯才能被送进砖窑中烧制成为坚固的砖块。
秦川在脑海中仔细回忆了整个烧砖的流程,觉得似乎并不复杂。只要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应该能够顺利完成这项任务。
第二天,秦川起的很早,用木柴制作了一个砖模,昨天晚上他在脑海中思考制作砖坯的方法时,发现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砖模。
如果没有砖模,做出来的砖坯肯定会大小不一,会给建造磨坊带来麻烦。
砖坯很好制作,用一块砖当做衡量标准,把四块大小相同的木板拼接成一个空心的长方形就可以了。
秦川做好了两个砖模,郑五,丁山和阿东也过来了。
早餐除了一大锅红薯稀饭外,还有几大块烙饼,干活消耗的快,光喝稀饭一会儿就饿了。
吃完早饭后,秦川将四人分了工,郑五和丁山负责打砖坯,秦川和阿东负责和粘土,以及等砖坯晒干后烧砖。
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四个人齐心协力地干起活来,速度倒也不慢。郑五和丁山都是有把力气的人,干起活来也十分卖力。
一个个砖坯接连不断地被制作出来,然后整齐地摆放在阳光下晾晒。初春的阳光并不像夏天那样炽热,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将砖坯直接放在太阳下暴晒,不用担心它们会开裂。
但如果是在夏天晒砖坯,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天气炎热,砖坯容易干裂,所以需要不时地给它们洒些水,以保持湿润,避免出现裂痕。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郑五和丁山这两个人就已经摔出了将近两百个砖坯,工作效率奇高。
等到傍晚时分,夕阳西斜,余晖映照在大地之上,秦川便吩咐阿东将上午制作好的那批砖坯搬运到砖窑之中,准备开始烧制砖头。
这座砖窑的规模并不大,每次最多能够烧制大约五百来块砖。不过,由于秦川所使用的砖模比一般的砖要稍大一些,因此制成的砖坯体积也相对较大。这样一来,每次最多也就只能烧制三百多块砖。
秦川把砖坯一块块的码进砖窑里,然后点火,加柴,让熊熊烈火完全吞没那三百多块砖坯。
窑里的温度也急剧升高,外面还是冷风吹着,待在窑里却有点热了。
吃完晚饭后,秦川让丁山,郑五和阿东先回去休息了,他独自一人来到砖窑内,砖还没有烧好,晚上需要有人守在这。
天已经完全黑了,初春的夜晚还是很冷的,但砖窑里却非常暖和,秦川干脆把外套脱了,只穿着贴身的单衣。
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手里捧着一碟瓜子,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往窑里添柴。
小灰见秦川进了砖窑,也跟着进来了,它趴在秦川脚边,眯着眼睛,不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秦川在砖窑里一直等到了半夜,大火烧了好几个时辰,秦川感觉砖头应该烧的差不多了,砖窑里的火也渐渐熄灭了。
秦川站了起来,小灰立马警觉的抬起头,见是秦川,就又把头耷拉下去,继续眯着眼睛。
“小灰,我要回去睡觉了,你今天晚上就在这里守着。”
秦川拍了拍小灰的脑袋,拎着板凳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