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燕宫秘影,张仪百计

    北方的燕国,雪后初晴,宫殿内却是暗流涌动。燕易王端坐龙椅,眉宇间隐约透露出一丝忧虑,手中紧握的一封密信,正是关于他的王后与异国使节苏秦之间的不为人知之事。

    “哼,苏秦,好一个舌灿莲花之徒,竟敢在寡人的眼皮子底下玩弄权术!”易王心中暗怒,却也知此事处理不当,恐生变故。

    是夜,月明星稀,苏秦步履匆匆,踏入宫廷深处的一间密室。面见易王,他神色凝重,却又不失从容。

    “臣苏秦,参见大王。”他深深一揖,言辞恳切,“大王明鉴,臣之所为,皆为燕国长远之计。今臣有一策,或可解大王之危,亦能助燕国强盛。”

    “哦?说来听听。”易王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臣居燕数年,虽鞠躬尽瘁,却难使燕国一跃而起。然,若臣往齐国,或可借齐之力,暗中提振燕国之威望。”苏秦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大王若允,臣愿背负骂名,假意叛燕投齐,实为燕国谋一强援。”

    易王闻言,心中惊涛骇浪,却也不得不承认,此计虽险,却大有可为。他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苏秦,你若能成此大业,寡人定不负你!”

    苏秦带着燕国的密令,悄然离开燕都,来到了齐国临淄城。齐宣王闻其名,随即召见,对其才华颇为赏识,封其为客卿。

    苏秦在齐,并未急着表露真心,反而向齐宣王献上了一系列“强国之策”。

    “大王,欲成霸业,非高宫室、大苑囿不足以彰显天威,此乃内外兼修之道。”苏秦言辞华丽,却也暗藏玄机,“然,此举亦需缓缓图之,以免民力过耗,损及根本。”

    齐宣王听罢,大悦,遂命人着手扩建宫室,修建苑囿。一时间,齐国上下,皆是劳民伤财之举,国内怨声载道。

    苏秦暗中观察,心中冷笑,这不过是他为燕国埋下的一枚种子,待时机成熟,必使齐国因内耗而衰。

    时光荏苒,四十六年戊戌之秋,公元前三二三年,秦国的张仪频繁穿梭于列国之间,携齐楚使者,共赴啮桑之会,意图以纵横之术,搅动天下风云。

    韩、燕两国,纷纷效仿,匆匆加冕,自封为王,锋芒毕露。

    唯赵武灵王,胸怀山河,独不从众,笑曰:“王者,非虚名之累,当以德行、功业实之。吾未有其实,安敢妄取王名?”

    翌年己亥,春寒料峭之时,张仪自啮桑归,秦廷风云变,相位忽落,转而相魏。其心志未改,欲借魏国之势,引诸侯尊秦。

    “魏王,当今之势,秦国如日中天,其余诸侯皆难与之争锋。大王若不趁此良机归附秦国,恐日后难保国土无虞。”张仪言辞凿凿,字字铿锵。

    然魏王却性格刚烈,不愿轻易屈膝。“秦虽强,我魏国亦非池中之物,岂能轻易言降?”

    张仪见状,心中暗叹,却也知不能急于求成。然此举激秦王之怒,挥师东指,曲沃、平周二邑,遂入秦囊。而张仪,非但未挫,反得秦王暗中鼎力相助,其计更深,志在天下布棋局。

    四十八年庚子之秋,公元前三二一年,一代雄主驾崩,其子慎靓王即位,王城内外,哀而不伤,新王誓承父志。

    同岁,燕易王骤然驾崩,其子哙继位。年幼的新君,面对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显得力不从心。

    苏秦在齐,听闻此变,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虽身在齐,心却时刻挂念燕国。他迅速修书一封,密送燕国重臣,暗中指示如何稳定朝局,扶持新君。

    与此同时,在齐国,田婴因辅佐有功,被齐宣王封为靖郭君,并赐予薛地作为封邑。靖郭君初掌大权,意气风发,欲在薛地大兴土木,修筑城池,以固根本。

    靖郭君府邸,夜深人静时,他召来苏秦商议。“ 苏秦先生,吾欲筑薛城,以安根基,不知卿以为如何?”

    苏秦眉头紧锁“靖郭君,此举恐有不妥。臣闻海大鱼,网不可束缚,钩不可牵引,然一旦离开大海,便为蝼蚁所制。今齐王乃君之水源,君若长保齐国之信,何必忧薛之固?若失齐之助,纵薛城高耸入云,亦难自保。”

    靖郭君闻言,如梦初醒,于是决计放弃筑城,转而更加专注于巩固在齐国的权势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