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财政困局众谋划

    又一日,永正皇帝于朝堂之上召见内阁和户部的大臣们,共同商讨国库亏空这一紧迫事宜。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压抑,仿佛凝结着一层厚厚的阴霾。永正皇帝面色凝重,龙眉紧蹙,那紧锁的眉头仿佛承载着千斤的忧虑。他率先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国库收入日渐减少,亏空之状愈发严峻,朕为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便是要共商良策,以解此困局。”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在殿内回荡,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内阁首辅凌国昌拱手说道:“陛下,臣等深知此事重大。但近年来天灾频仍,洪水泛滥、旱灾肆虐,各地农田歉收,赋税减少,实乃无可奈何之事。百姓受苦,朝廷亦艰难啊。”凌国昌的脸上满是无奈和愁苦,那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天灾带来的无尽伤痛。

    户部尚书马东真紧接着道:“陛下,且不说天灾影响,如今朝廷各项开支庞大,军费开支年年递增,以保边疆安稳;官俸发放不可削减,以免官员心生怨怼;河工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关乎民生社稷。这样样都需大量银钱,入不敷出,臣等也是焦头烂额啊。”马东真的声音中透着深深的焦虑,仿佛被这巨大的财政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户部右侍郎温庭凯一脸愁苦,声音带着几分无奈:“陛下,臣等虽日夜筹谋,绞尽脑汁,可这局面着实棘手,一时间竟也想不出万全之策。”温庭凯低垂着头,那沮丧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这时,一直沉默的贾瑀挺身而出,神色坚定,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他拱手说道:“陛下,微臣有几点想法。如今之局面,当开源节流并行。

    首先,可鼓励工商发展,增加商税。工商繁荣能带来更多财富,合理征收商税可充实国库。

    再者,建立预算决算制度,每年提前规划各项开支,并在年末进行决算,严格控制费用,杜绝浪费。同时,加强审计制度,审查各项账目,防止贪污腐败。

    另外,还可开展海外贸易,与他国互通有无,获取丰厚利润。”贾瑀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凌国昌当即反驳道:“贾大人,工商乃末流之业,岂能倚重?自古以来,农耕为本,若大力鼓励工商,定会扰乱农耕根本,万万不可。”凌国昌的脸色阴沉,语气坚决,毫不掩饰对贾瑀提议的反对。

    马东真也摇头说道:“预算决算制度闻所未闻,操作起来必定困难重重,恐难施行。况且,各部门事务繁杂,如何能精准预算?”马东真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和担忧。

    内阁大学士叶高跟着说道:“加强审计?那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且容易得罪人,不可行啊。至于海外贸易,风险巨大,海上风浪难测,万一有失,更是得不偿失。”叶高的话语中充满了顾虑和恐惧。

    内阁次辅钟王权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贾大人所言虽新颖,却过于冒险。我朝历来重农抑商,贸然改变国策,恐会引发社会动荡。且这海外贸易,他国情形不明,若因此与他国交恶,更是祸事。”钟王权的语气沉重而谨慎,对贾瑀的提议充满了警惕。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出于各自的利益和保守观念,对贾瑀的提议予以否决。一时间,朝堂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浪潮般向贾瑀扑来。

    贾瑀据理力争道:“诸位大人,如今局势紧迫,若一味因循守旧,国库亏空何时能解?鼓励工商并非摒弃农耕,而是两者兼顾,相辅相成。预算决算制度虽新,却能有效规划财政,避免盲目开支。

    审计制度可揪出贪腐之徒,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海外贸易虽有风险,但高风险亦伴随着高回报。只要筹备得当,定能为朝廷带来巨大收益。”贾瑀的声音激昂高亢,充满了激情和勇气。

    凌国昌冷哼一声:“贾大人年轻气盛,想法虽好,却不知实际操作之艰难。农耕乃国之根本,岂能轻易动摇?”凌国昌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视。

    马东真也说道:“贾大人,莫要为了标新立异而不顾大局。”马东真的语气中带着责备和警告。

    贾瑀面色涨红,大声说道:“我一心为朝廷着想,绝非标新立异。若不尝试新的办法,国库亏空愈演愈烈,届时国家危矣!”贾瑀的眼中燃烧着愤怒和焦急的火焰。

    永正皇帝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他深知贾瑀的提议大胆却不无道理,可众大臣的反对也让他难以决断。

    良久,皇帝缓缓说道:“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诸位爱卿也都回去好好想想,如何能解这国库亏空之困。”皇帝的声音中透着无奈和犹豫。

    众大臣齐声应道:“遵旨!”这场激烈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国库亏空的难题依旧摆在眼前,亟待解决。

    贾瑀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刚一进门,便看到公孙羽早已在厅中等待。他长叹一口气,在公孙羽对面坐下,未等开口,公孙羽便急切地问道:“今日朝堂之上的争论如何?”公孙羽的脸上满是关切和期待。

    贾瑀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唉,一言难尽。我所提的那些建议,竟无一被采纳。”贾瑀的声音中充满了失落和沮丧。

    公孙羽轻轻拍了拍贾瑀的肩膀,说道:“毅恒兄啊,你的出发点,你的那几项建议,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拯救这日益亏空的国库,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

    然而,如今的朝政局势,实在是艰难重重啊。皇帝身处其间,也是左右为难,他目前恐怕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公孙羽的语气中充满了理解和无奈。

    贾瑀眉头紧锁,一脸愤懑:“我一心为国,提出的皆是切实可行之策,怎就无人理解,无人支持?”贾瑀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委屈和不甘。

    公孙羽微微颔首,继续说道:“兄台莫要太过气恼。你且想想,如今的朝堂,派系林立,斗争激烈。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重大的变革,都可能触动某些派系的利益,引发难以预料的动荡。

    所以,皇帝即便心中认同你的主张,也不敢轻易下决心啊。”公孙羽的话语沉重而深刻,揭示了朝堂背后复杂的权力斗争。

    贾瑀双手握拳,狠狠砸在桌上:“难道就任由这国库亏空的状况持续恶化下去?国家危在旦夕,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贾瑀的愤怒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公孙羽沉默片刻,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凝重,缓缓说道:“毅恒兄,若要解决当下财政的困难,倒还有一个着力点,或许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国库亏空的问题。

    只是,这其中的影响巨大,风险极高,就看皇上有没有决心去尝试了。”公孙羽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和谨慎。

    贾瑀一听,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火花,急切地问道:“什么?快说!”贾瑀的眼神中充满了急切和渴望。

    公孙羽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盐政。”公孙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贾瑀满脸疑惑,追问道:“盐政?”贾瑀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公孙羽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解释道:“盐税乃是本朝最重要的税收之一,也是最为稳定的税收来源。百姓生活,离不开盐。而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皆由朝廷把控。

    然而,如今的盐政,漏洞百出。私盐泛滥,官盐滞销,盐商勾结官员,偷逃税款,中饱私囊。若能大力整顿盐政,打击私盐,规范盐商行为,加强税收监管,必能大幅增加盐税收入,充实国库。”公孙羽的话语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

    贾瑀听后,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好,但要整顿盐政,谈何容易?其中牵涉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阻力必定极大。”贾瑀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公孙羽点头表示赞同:“正是如此。盐商们富可敌国,背后往往有强大的势力撑腰。一旦触动他们的利益,必然会拼死反抗。而且,朝中不少官员也与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会百般阻挠。但倘若成功,便能解燃眉之急。”公孙羽的表情严肃而担忧。

    贾瑀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即便困难重重,只要皇上有决心,有魄力,此事未必不可为。”贾瑀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和勇气。

    公孙羽望着贾瑀,忧心忡忡地说:“毅恒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可能无法解决财政问题,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公孙羽的语气中充满了谨慎和担忧。

    贾瑀长叹一声:“国之兴衰,匹夫有责。我定当竭尽所能,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谋福。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也无所畏惧。”贾瑀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公孙羽被贾瑀的决心所感染,说道:“好!毅恒兄既有此壮志,我愿与你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公孙羽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坚定与期待,仿佛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也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未知,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