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章 你看看值多少?

    杨见所有举动都在老林眼中,确定杨见就是买普通品,做摆设用的。

    重要的是个买家!

    三人擦肩而过,他招呼道:“兄弟,停下,停下。”

    已经走过去的杨见扭头问:

    “怎么?”

    “呵呵呵”,他心里暗笑。

    “看你诚心要,我也不虚了,蒜头瓶你给开个价,差不多的话就拿走。”

    “老板,你看我五千块买了4件,你这十万块钱的东西,我实在不敢沾”

    “多少高低,你给个价”

    “最多四千,”

    “不行,差的太多。我这东西和你手里几件真没法比,”

    老林压低声音:“你那几件都是水货,批发来的”

    “我这东西真从乡下淘的,颜色、造型、年代感,不是万元内物件”

    “蔡国生老前辈知道不?经过他的手!他掌过眼的,”

    “行家一看便知,是真古董,摆在家里感觉不同,长身份,以后会增值。”

    杨见露出不耐烦神色:“我知道,那你说最低多少?”

    “最低五万”

    “一万,你卖就卖,不卖我就走”

    杨见撂下话,转身迈步。

    “回来、回来”

    老林心里算账,一万块钱,还有的赚,就是少。

    嘴上说“它不是一万的东西。”

    “二万五,不能再低了”

    杨见磨磨蹭蹭的说,:“哎,看你也不容易,最后给你加二千,一万二,你卖就卖,我急着走呢。”

    朱珠萱萱多聪明?要是再看不出,可真白来了。

    两女同时发声:“别要了,别买了,有几件就够了…瓶子丑,还贵!”

    摊主愁眉苦脸,伸出右手五指:“一万五千,也让多少挣点。”

    杨见转身就走。

    “行吧行,过来拿走”

    摊主表现的无可奈何。

    拿出二维码收钱之后,把瓶子包好,又用塑料胶带缠紧了,放进纸箱里,交给杨见。

    杨见左手提着唐三彩,右手夹着箱子,三人回到车旁。

    耗资一万七千元,买了四件瓷器,一个瓶子一万二,这瓶子是啥玩意? 到底哪个是真哪个假?朱珠和萱萱看不出来,也没问。

    她们知道自己跟不上老板节奏,但是明白,模样奇怪的瓶子,不是普通货!

    老板花一万两千元,有他的道理。

    再卖出个亿元,也没什么奇怪的。

    跟着看就行,答案在后面!

    东西到手,杨见目的达到,准备找博古斋孟老去。

    下面是验证奇迹的时刻。

    把车停在博古斋门口。

    三人下了车,就听见博古斋里面有人说话。

    掀开帘子,人不少,两三个游客看架子上的物件。

    还有五个人在柜台前,其中有上次遇见的瓷器研究员邱平均,还有另外两个人,看年龄都上岁数了。

    桌上放着几件瓷器,孟华秋和孟歌都站在柜台外面,陪着说话。

    他们似乎正在研究讨论那几件东西。

    看到进来的是杨见三人,孟家父子和丘平均都打招呼。

    孟歌笑脸迎接:“杨兄,欢迎欢迎。”

    他猜到杨见无事不登三宝殿,肯定又是寻到了好货。

    丘平均也笑着说:“小杨,是不是又带来了好物件?”

    杨见说:“邱老师你好,的确带来一件东西,但不知是老是新,待会儿请你掌掌眼。”

    丘平均来了精神:“没问题。”

    孟华秋说:“小杨,今天你可来巧了”他指着身边的两位老者,

    “他是古宫博物院的研究员羊青荣,他是大京书画拍卖行的专家欧阳朝侠,都是文物界的大佬,有什么东西,待会儿请他们过目。”

    杨见不认识他们,但是嘴上还得说:“那太好了,如此有劳各位老师了。”

    孟华秋介绍:“小杨,是我的忘年交,别看年纪小,眼光和感觉没得说,乾隆珐琅碗就是他从市场上淘来的。”

    几位专家这才看了杨见一眼。

    孟华秋说:“小杨,你稍等片刻,等我们这里完事,再看你的东西。”

    杨见说:“没问题,先忙你们的,我们借机休息一会儿,没事。”

    只听羊青荣说:“我想收件有份量的老货,找了好久也找不到,看来,还是缘分没到啊。”

    孟华秋说:“老羊,好东西可遇不可求,找件心仪的更是不容易,真的需要时间去等待。乾隆珐琅碗,我等了五年,还差点让老马给抢了去。”

    “这三件东西呢,按说也不错,但是你眼界高,就年代和价值来说,难入你法眼。”

    羊静荣是博物院文物专家,是文物界的大佬。和孟华秋一样很喜欢搞收藏,年轻时也入了不少有价值的古玩,但进进出出没留下来。

    现在退休了,想弄几件大货留作念想,却再也找不到,所以托老孟帮着,毕竟博古斋干这个营生。

    孟歌昨天收了几件古瓷,今天打电话让他过来看看,于是他叫上邱平君和欧阳朝侠。

    摆在柜台上的三件东西,一件梅瓶,一件笔洗,还有一个碟子,都是老货,价值在300万~500万之间,也算不错了,但是做过研究员的老杨眼界太高,只想找个更出色的。

    也和他工作有关,毕竟类似的东西见得太多了,

    孟歌看父亲和羊老没啥话了,便招呼杨见,“杨哥,拿来你的东西看看?”

    坐在凳子上的杨见站起来:“好的。”

    三人把东西放在柜台上,准备拆包装。

    孟歌说:“我来吧”,拿起剪刀把纸箱外面的胶带剪开。

    有货鉴定,三位专家也不走了,都看着孟歌上手。

    孟歌摆弄前两件,一边看,一边摇头,完后放在柜台,苦笑着说:“杨兄,你今天是不是考我来了?几件都不对呀。”

    杨见笑着说,“我知道不对,是让你看值多少钱。”

    “两个现代仿品,跟文物不沾边。东西没价,几百或者上千,只要你喜欢就行”

    “哦,那我也不算太亏,你看看这个”

    他拿出蒜头瓶放到柜台上。

    “蒜头瓶啊”,孟歌捧起来,仅看两眼,就赶紧拿放大镜,全神贯注在瓶身上,再也不理会身旁几人。

    大约五分钟后,放下瓶子喊:“爸,你来看。”

    孟华秋走上前,三名专家听孟哥叫声有异,也围过来。

    他们都知道孟歌是孟华秋独子,是他半生心血培养的出来的接班人,已经学到老孟80%的本领,一般不会打眼。

    他如此反应,大概率是遇上了不得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