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60章 最穷的毛屯乡

    第960章 最穷的毛屯乡

    要拍摄人文之美,淳朴之美,农村之美,就离不开毛屯乡,因为毛屯乡最穷。

    至于拍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就要去庆和县南部的茅乡和崔老庄乡。

    考斯特是开不了破破烂烂的路,会折腾吐。

    所以杨东让县里准备了几辆摩托车,骑摩托去毛屯乡。

    几辆摩托车,浩浩荡荡的冲向毛屯乡。

    而得到县政府办通知的毛屯乡干部,立即准备迎接工作。

    省委领导虽然不来他们乡,但是两位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宣传部长要来他们这里,他们一样要准备。

    一个小时之后,骑着摩托车的大家伙,来到了毛屯乡。

    穷,刚进入乡里,就能看出穷。

    晓燕也是走南闯北的农业频道主持人之一,可她也很少见到这么穷的乡。

    一路上除了农田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像样的建筑,路过一些村子都是土房,偶尔有砖瓦房,但很少。

    七八岁的儿童当街尿尿,拉屎,根本不避讳外人。

    老人坐在破落墙头底下,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缝补衣裳。

    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都是土路,刮风下雨最倒霉。

    幸好这几天没雨,但是摩托车一走,呼呼的土卷起来,令人灰头土脸。

    不过虽然穷,但是有很多家庭都有拖拉机,这毕竟是种地的机械,不可能没有。

    邻近毛屯乡政府,路边停着几辆自行车,毛屯乡的干部已经等候多时了。

    毛屯乡党委书记毛长海,毛屯乡的乡长毛立果。

    毛屯乡,顾名思义就是姓毛的屯乡,以前这里都姓毛,后面人越来越多,成立了乡。

    毛屯乡,一共有十二个村子, 目前一万两千人,近两千户人家。

    其中有四千多人都姓毛,所以毛姓是毛屯乡的第一姓,基本上都是本族。

    书记毛长海,是乡长毛立果的叔叔辈分。

    但是两个人的年纪基本上同龄,没差几岁。

    黄脸汉子,脸上都是皱纹,虽然尽可能打扮,但还是一眼看出来穷。

    书记和乡长想贪污,都没那个机会,穷到连贪污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想象,毛屯乡到底有多么穷了。

    而且也没办法贪,都是本家,怎么贪?贪亲戚们的血汗钱?他们得被戳脊梁骨。

    “来了,来了。”

    毛长海看到前面土路尘土飞扬,行驶而来的摩托车,立马打起精神。

    很快,杨东这些人,来到他们面前。

    晓燕戴着头巾,但还是一身土,嘴里面都有些牙碜,土都进嘴了。

    三十岁的晓燕本该是城市丽人,现在变成乡下村姑了。

    真实,太真实了。

    一路走,一路录制,遍地都是真实的毛屯乡。

    从他们在县城出发,骑摩托来毛屯乡开始,就已经进行录制了。

    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全是土路,这要是播出的话,肯定能引起全国贫困人民的共鸣。

    不过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播放这样的宣传片必须得标注清楚,国家级特贫困县—庆和县。

    不然的话,真的很容易引起很多领导们的不满。

    因为有些领导见不得老百姓贫困啊,会伤心的。

    “杨书记,边部长。”

    毛屯乡的干部都围了上来,一共就七个人。

    毛屯乡的领导班子缺失很多,干部严重不足,毕竟没有谁喜欢来这里工作,基本上这里的领导干部都是毛屯乡的本地干部。

    “毛书记,毛乡长,同志们,你们好。”

    杨东上前和几个人握了握手,然后不废话,把晓燕几个人介绍给他们认识。

    “这就是央视摄制组的同志们,这是晓燕主持人,这是央视农业频道的编导江二同志,这是摄像…”

    介绍完了之后,大家伙在毛屯乡领导的带领下,深一脚浅一脚的推着摩托往乡政府走。

    杨东一边走一边问:“秋收快了吧?”

    毛长海跟在杨东身边,脸上带笑的回答道:“快了,杨书记,现在其实就已经有很多家开始掰苞米了。”

    掰苞米,也就是掰玉米,把玉米从玉米杆上掰下来,再把皮扒掉,可以卖玉米棒,也可以卖玉米粒,价格不一样。

    “今年的苞米价格咋样?”杨东继续问。

    “不太好,一斤六毛五,还必须得干,超过一定的水分,价格还要低。”

    毛长海皱着眉开口回答,他自己家也种了三垧地(30亩)玉米棒子,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卖的话,一晌地产量一万八千斤算,大概能卖三万五千元,但是扣除租地费,和农药化肥种子啥的,也就能赚个两万左右。(东北黑土地沃力好,产量高的很)

    这还算情况好的,他家地多,三垧地。

    如果家里只有一晌地左右的,可能也就赚个几千块钱。

    杨东听了这话,背着手沉默,没有多说什么。

    他脑子里面开始构思,以后毛屯乡该怎么发展。

    毛屯乡的水田很多,可以发展水稻。

    但是水稻价格基本上固定,所以要从销售上面想办法,把毛屯乡水稻成品价格提高,卖给城市有钱人,贵一点也无所谓。

    这样的话,最起码老百姓赚钱多一些,哪怕一斤多卖一元钱,算下来一年都能多赚上万块。

    就像是后世的五常大米一样,卖的很贵,也很好吃。

    但是种五常大米的老百姓,未必赚钱。

    因为提高价格的是供销商,是供货商,是大米公司,而不是老百姓。

    杨东要竭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谷贱伤农,谷贵伤农,必须选一个合适的价格,让老百姓赚钱,也让商人赚钱,互利共赢。

    所以现在没必要和毛长海他们提,提了之后徒增他们的烦恼。

    等自己有机会再提,提了之后就得实现。

    想要实现,前提是庆和县知名度高,大米形成品牌效应才可以。

    说到底,宣传必须到位。

    杨东在前面和乡干部问话,后面的央视摄制组就开始拍摄,把杨东的一举一动,把乡干部的一举一动都拍下来。

    晓燕走在后面,忽然有一个新的想法。

    为什么不采访杨东?为什么不做一期访谈那?

    她手里面又不是一个节目,也有一个节目就是访谈类型,专门访谈全国的农业专家,或者一些当地干部,以及种粮食的农民,反正跟农民有关的都可以访谈。

    央视摄制组拍这拍那,很快就下午三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