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五〇章 橡胶树

    董良将安置人员的任务交给了赵烈文和尚云。

    他俩都是与董良1起来的,对安平城非常熟悉。

    董良则在书房接见了苏家的管事苏林。苏林跟在苏达的身后1起进了书房。

    “见过先生。”苏达非常标准地给董良行了拱手礼。

    少年苏达,老成持重,做事细心,学习用功,深受董良的喜欢。

    他就是董良眼中最优质的5好学生。

    “见过元首。”苏林也跟着少东家后面行礼。

    这是1个4十几岁,身材不高挺着1个大肚子的男人,他留着两寸长的胡须,下巴有些尖,但是眼神中透着精明。

    “苏管事不必多礼。”

    董良挥挥手说道,同时示意杨瑛瑛给2人上茶。

    苏达见杨瑛瑛端着茶盘进来,赶紧上前去接了下来。

    杨瑛瑛也时常给他们上课,算是他的先生,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先生给自己斟茶呢?

    杨瑛瑛也没有客气,将茶水递给了苏达,离开了书房回去忙自己的事情。

    “苏管事所言之事,董某已经知道,这个情报对我们非常重要。不知苏先生那边是怎么获取消息的。”

    董良将苏林找来就是想了解更多的细节。

    美国人原本就有1支小型舰队驻扎在港岛。多出了1支舰队,也可能是来替换的。

    “元首,是这样的,我苏家主营的是粮食业务,与广州张家的裕盛洋行有业务往来,这个裕盛洋行的东家叫张亚霖,与港岛上的英国人关系密切,岛上英国人的吃食都是他家供应的。他们家每天都要送面包和牛肉、蔬菜等物上岛。”

    “最近张家前来购买粮食的管事增加了进货量,随口提到岛上来了1支美国舰队,人数有几千人,这些人让张家帮忙筹备1批粮食蔬菜,还要方便保存的那种。”

    “他们也许不知道张家的伙计都能够听懂英语。就在他们商量事情的事情,张家的伙计听到了他们要去进攻东番岛。”

    “后来这个消息又被张家管事传到我们这里。东家觉得此事非比寻常,让在下专门去打听清楚了,这才赶紧跟着粮船前来报信。”

    董良并不担心苏家提供的情报有误。

    他读过史书,知道这几年有1个非常着名的黑船事件。

    后世的日本人将这1天定为重要的纪念日。他们觉得正是美国人用军舰打开了他们的国门,才触发了日本的改革,让他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国,成为远东第1强国,让日本成为列强之1。

    这支刚刚到达港岛的舰队应该就是佩里率领的黑船舰队了。

    “苏管事,他们1共有多少艘船?你知道他们战舰的样式吗?”

    “1共新来了4艘,他们原本只有3艘军舰在这里。不过这新来的4艘军舰有两艘带有烟囱,那大小就跟小山1般,我们的广船从边上经过要抬头才能够看到人家的甲板。”

    苏管事毕竟不是亲眼所见,他对洋人军舰的了解也有限,因此只能简单的描述出来。

    董良之前见过美国人的蒸汽动力明轮巡洋舰“沙利多加号”,那艘船参加了第1次对护卫军的围剿。

    这次又来了两艘蒸汽军舰,那就相当于3艘主力舰。

    而护卫军手中只有两艘蒸汽货轮改造的小型蒸汽护卫舰,剩下的风帆护卫舰就更加不是人家的对手。

    在几年后的克里木战争中,沙俄用自己的蒸汽明轮战舰将奥斯曼帝国的风帆舰队打得大败。

    然后英法舰队更加先进的蒸汽战舰又将沙俄舰队给胖揍,导致后者不得不在马里乌波尔军港坐沉。

    那场战争是蒸汽动力战舰参加的第1场大规模战争,让各国都认识到了蒸汽动力的优势。

    从而才有英国人的“勇士号”和法国人的“光荣号”铁甲蒸汽战舰。

    “他们还在港岛吗?”董良问道。

    苏林回道:“小的来的时候,美国人还在,不过他们急着补充物资,估计是要出发的,这个时候,不知道对方在哪里?”

    董良知道舰队补充了食物和水之后,肯定是要出发的。

    要不然补充的蔬菜和水果时间长了会变质腐烂。

    “嗯,我知道了,苏管事会去帮我感谢苏东家。”

    “对了,我上次让苏东家找人去巴西购买橡胶树苗,有眉目了吗?”

    董良突然想到1件事情,这是董良送给苏家的1条财路,可以保证他们家族未来经久不衰。

    当然了,也是因为苏文灿这个人在南洋有些门路,与洋人之间的关系也不错。

    尤其是苏家与澳门的葡萄牙人关系紧密。他们家中船队多为老闸船,就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帮他们造的。

    这种船采用西式帆船的修长船身,适航能力很强,同时采用中式硬帆,方便华人水手操纵。

    这是苏家维持自己南洋贸易航线的重要保证。

    因此董良建议他们走澳门葡萄牙人的路子到巴西去搞1些橡胶树苗。

    这个时候,橡胶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等到几十年后汽车发明,它才开始真正普及。

    不过,董良非常清楚,橡胶未来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了橡胶,他才能够做出气密性更好的蒸汽机。有了橡胶,他才能做出橡胶轮胎。有了橡胶,华族百姓可以穿上胶底鞋,可以穿上完全防水的雨衣。

    然而在历史上,1876年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克姆才把亚马逊地区的7万颗橡胶种子带到英国,栽种在植物园,后来又6续把橡胶移栽到东南亚各国。

    而1棵橡胶树栽种之后要等上5~8年才能够割胶。

    所以这件事情,董良必须提前布局。

    南洋的海岛,地处热带,实际上是最适合种植橡胶树的。

    在后世,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的橡胶种植生产中心。

    苏管事回答道:“已经托葡萄牙人去购买了,老爷没有跟他们明说,只是说自己要修建宗祠,听说巴西有1种眼泪树,可以流出白泪,希望能够栽种在宗祠,寄托对祖先的哀思。葡萄牙人听后大为感动,答应帮家主带回种子和树苗。”

    这套说辞,还是董良教给苏文灿的。

    这个时候,洋人实际上对华人还是有防范之心的。

    就像当年红薯传入华夏就废了百般周折。

    1593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经商。在吕宋岛,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的1种农作物——朱薯。

    了解到朱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种回国。

    但由于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他开始在吕宋学习朱薯种植法,而后在明万历2十1年(1593年)5月,将薯藤巧妙地绞进缆绳之内,避过了出境检查,经过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巴西人对橡胶也有类似的禁令,因此董良让苏文灿使1些小手段。

    之所以找葡萄牙人,那是因为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虽然现在独立,但是当地的统治阶层依然以葡萄牙人居多。

    “苏管事务必再次提醒1下苏东家重视此事。”董良没忍住再次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