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出家的少爷
谢春晓皱了眉头,不太能理解这种奇怪。
卫青寒道:“容奇文说,开始的时候,他是跟花府的老爷子,也就是花弘义的父亲寒暄,问起了花弘义,老爷子的表情很正常。就是说他出去了,他就没有多心。”
“容奇文回一趟京城不容易,也不是回来就走的,这一趟少说要住上个把月,后面还有机会再见。再说,他们俩的关系也一般,没有多深厚的轻易,不是非见不可,这不是正巧碰上,才问一嘴。”
“然后,他就去见他家姨娘的姐妹,肯定要聊一会儿,两边传达一下问候什么的。这一聊,又说起了花弘义,姨娘的表情就不太对劲。”
“毕竟是一个姨娘,没见过外面的世面,也没有见过太多外面的人。不像是花老爷子那般有历练,沉得住气,藏的住事。”
“这么一来,容奇文就起了疑心。便问花弘义去了哪里,是去了京城的什么地方呢,还是出了远门呢?”
“这下就有意思了,姨娘说,应该是和朋友出去聚会了。但是说不出来和什么朋友。只说自己和他不熟悉,平日里也见不着面,说不上话,实在是不知。”
“这也说的过去。姨娘和家里少爷,也是要避嫌的,没来往也没什么。可是容奇文临走的时候,和花老爷子告别,再问,老爷子说,出远门了。”
“你说奇怪不奇怪?出远门和在京城见朋友,这也差得太远了,怎么会说岔呢?”
卫青寒道:“容奇文回去左想右想都觉得不对劲,脑子里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出来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找我一趟,他觉得自己再想下去,都要睡不着觉了。”
谢春晓这下算是明白了。
容奇文今天来找卫青寒,是来衙门报案的。
不过正儿八经的报案也不合适,所以打着找卫青寒叙旧的招牌,将人拽走了。
这事情只是他的一个奇奇怪怪的想法罢了,容奇文和谢春晓又不熟,自然不会说太多,好像自己是个很八卦的人一样。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因为谢春晓也好奇了起来。
“那你今天跟着他去了一趟花家吗?”
“去了呀。”卫青寒道:“要是不去,容奇文哪里能放过我。”
“你们以什么理由去的?打听出什么了?”
卫青寒道:“确实很奇怪。”
“别大喘气。”谢春晓道:“怎么个奇怪法子,一口气说。”
见谢春晓如此着急,卫青寒便先说结果:“花老爷子说,花弘义出家了。”
“啊?”
“出家,怎么不算是出远门呢?”
谢春晓道:“那为什么容奇文家姨娘的姐妹,说他是去见朋友了呢?”
“因为他出家这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卫青寒道:“花家也不想叫人知道,觉得不太光彩。所以对外,甚至对内,比如家里的姨娘,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谢春晓听着,觉得还是很奇怪,不太说的通。
“他出家多久了?”
卫青寒道:“花老爷说,三年了。”
三年,不长也不短。
谢春晓道:“一个大活人,就算和姨娘平时不见面吧,逢年过节总要请个安,吃个团圆饭什么的,三年没见到人,这府里就一点消息都没有?”
姨娘和少爷确实见面的机会不多,可也不至于这么少吧?
不过那是大户人家的事情,谢春晓不太确定。
像她家那样的小门小户,一个人半天没出现,那都要扯着嗓子屋前屋后的喊一通。
绝对不可能有三年没见不知道人在哪里的道理。
“是的,说不过去。”卫青寒道:“但是花老爷解释了一下,说花弘义离开书院之后,就不愿意见人,所以哪怕是在家的那些日子,也一直将自己关在院子里,只让人将一日三餐送去,其他的,就是自己看书作画,什么人都不见。”
慢慢的,花弘义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怪人。
虽然没人敢当面议论小少爷,可是私底下的议论,谁也管不了。
就连皇帝,民间还有人议论纷纷,有各种八卦,流言蜚语呢,何况只是一个花弘义。
花弘义就这样慢慢淡出了花家人的视线。
从议论,到没人议论,以至于提起他,大家都要愣一下。
容奇文家姨娘的姐妹,进花家也有好些年了,可是回忆了一下,似乎真没怎么见过花弘义。
好像很多年前见过一面,但是时间太久远,见的太少,记得不真切了。
谢春晓道:“你说姨娘记不清了,这我能理解。可是她既然记不清了,为什么要说花弘义是去见朋友了呢?”
“姨娘也是好心。”卫青寒道:“她不知道花弘义出家了,只知道他一直躲在院子里,什么人都不见。容奇文要见他,那肯定也是见不到的。这就会很尴尬。”
多年老同学上门,不见,说不过去。那也太没有人情味了。
见?可是花弘义肯定不会见。
这样就会让容奇文碰个钉子。
那势必花家也没面子,容奇文也没面子,说不定还会影响花家和容家两家的关系,让大家都下不了台。
谢春晓道:“看不出来,这姨娘还是有大智慧的。”
确实是一片好心,只是千算万算,忘了和花老爷对一下词儿,到至于容奇文听了两边的话,差一点睡不着觉。
“事情就是这样。”卫青寒道:“我被他拽走的急急忙忙的,这才没顾的上等你。”
谢春晓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今天的事情,也单纯是好奇罢了。
两人晃了一大圈,这食也消的差不多了,卫青寒将谢春晓送回房间,自己这才回房。
虽然他们俩的院子离的实在不远,但还是要送的,这是仪式感。
回了房间,谢春晓就赶紧休息了,明天必然有事打工人辛苦的一天。
京城那么大,找一家卖蜡烛的店,可没有那么容易。
卫青寒派出了不少人手。
两人一组,挨个店面的找。
谢春晓和廖安一组,拿着一点蜡烛油,顺着街道往前,一家一家的问。
虽然他们觉得,这蜡烛可能是比较贵的那种,但这只是推理,现在大海捞针的阶段,最好还是一家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