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章 成佛可以,得先赎罪

    在那风起云涌的一刻,整个武林仿佛都为之静默。萧远山与慕容博,两位昔日仇敌,正欲跪拜于扫地僧座下,以求超脱恩怨,却在一句话音未落之际,动作凝滞,仿佛时间本身也为之停顿。四周,空气沉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每一声细微的呼吸都显得尤为清晰。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于一处,只见树梢轻摇,一抹孤影缓缓飘落。那是马钰,全真教的首徒,一身道袍随风轻扬,背负长剑,犹如仙人降世,不染尘埃。他的出现,瞬间成为了这场寂静中的唯一声响,仿佛连风都为之静止。

    “阿弥陀佛,不知丹阳真人有何高见?”扫地僧的声音低沉而浑厚,但难以掩饰其内心的波澜。他深知,这位全真首徒的到来,绝非偶然,更非善意。然而,作为一代高僧,他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与淡定,双手合十,低眉垂目,等待着马钰的回应。

    马钰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超凡脱俗的淡然,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大师面前,晚辈岂敢言教。只是有一事不明,还望大师赐教。”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石,落地有声。

    扫地僧心中虽有千般不愿,但碍于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强作镇定,应声道:“真人请讲。”

    马钰微微颔首,目光如炬,直视扫地僧。“晚辈曾闻佛门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中真意,晚辈愚钝,实难领悟。还请大师指点迷津。”

    扫地僧闻言,心中不禁暗自戒备。他深知,这句话既是考验,也是陷阱。但既然已至此境,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缓缓开口:“佛者,觉也。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觉。所谓放下屠刀,非指放下兵刃,而是放下心中的执念与贪嗔痴。唯有如此,方能成就佛果。”

    马钰听后,点了点头,但并未就此罢休。他的目光转向萧远山与慕容博,继续说道:“二位居士,历经生死,终得大悟,欲入佛门以求解脱。此等胸怀,实乃难得。但贫道以为,佛门虽好,却非逃避罪责之地。二位居士若要赎罪,当以实际行动,而非仅仅诵经念佛。”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谁也没想到,马钰竟会如此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而萧远山与慕容博,更是面色复杂,难以言表。

    马钰见状,继续道:“我道门讲究天道承负,因果报应。不求来世,只看今生。二位居士若真想解脱,当以云游四海之苦行僧身份,入世普渡,救苦救难。以三十年之功德,偿还三十年之罪孽。待得功成圆满之日,再斩去心中烦恼执着,方为真佛。”

    此言一出,整个场面再次陷入了沉寂。只有风,依旧在树梢间穿梭,带起一阵阵婆娑的声响。似乎连大自然都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感到震惊与不解。

    良久,萧远山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沧桑与决绝:“真人所言极是。我萧远山一生杀人无数,罪孽深重。若能以此身赎罪,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慕容博闻言,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过往的悔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围观的江湖客们见此情景,无不感慨万分。他们之中,有人敬佩马钰的胆识与智慧,也有人为萧远山与慕容博的决定而动容。更有人开始反思,何为真正的解脱与救赎。

    就在这时,洪七公突然大笑起来,打破了这片沉寂。“全真教了不得啊!竟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传人。后继有人,百年无忧矣!”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酸意,但更多的是对马钰的认可与赞赏。

    言罢,他席地而坐,背靠树干,解下腰间的酒葫芦,大口畅饮起来。一边啃着鸡腿,一边悠闲地等待着这场风波的最终结果。而其他人,也纷纷效仿,或站或坐,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风,依旧在吹。树梢轻摇,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在这片静谧之中,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与反思。关于宽恕、救赎与解脱的命题,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无法回避的课题。

    最终,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人们发现,原来真正的解脱并非来自于逃避或是外在的救赎,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觉醒与改变。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以实际行动去弥补曾经的过错时,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马钰,则带着一丝淡然的微笑,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挺拔与孤独,但却又充满了无尽的希望与力量。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而未来的一切,都将由萧远山、慕容博以及所有在场的江湖客们自己去书写与承担

    此刻,空气仿佛凝固,一场无形的风暴在少林寺的静谧中酝酿。江湖人士的各异神色与少林僧众的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那位扫地僧,内心波澜壮阔,三十年的筹谋与付出,即将化为泡影。他曾在暗处默默耕耘,以佛门至高秘术为引,为两位弟子重塑根基,只为将他们纳入少林,传承衣钵。然而,世事无常,一位不速之客——丹阳真人,如同天降巨石,打破了这精心布置的棋局。

    扫地僧的双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他缓缓合十,声音沉稳而有力:“阿弥陀佛,丹阳真人言之过激。少林千年古刹,自有其化解恩怨之道。二位施主,与苦行僧之路并不契合,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言罢,他目光如炬,扫过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依旧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中,未曾察觉这场风暴的临近。

    丹阳真人,全真教首徒,一身剑气凌云,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道:“佛门虽善言辞,但世间之事,终究需以实力说话。我此来,并非为争辩,而是为求一个公道。我有一剑,名曰‘乾坤’,若大师能接之而无恙,二位居士的去留,自当遵从大师之意。但若大师不支,则应由他们自己抉择。”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哗然。扫地僧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丹阳真人的实力,更听闻其一剑之威,足以撼动江湖。然而,望着那两位即将成为少林支柱的弟子,他心中的不甘与执念如野草般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