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章 小河沿上柳如茵

    初夏时节,姜燃家迎来了一位久别的贵客——家齐。

    几年前,家齐因放心不下妹妹姜燃的健康状况,特地委托长女美松夫妇前来探望。如今,得知妹妹身体痊愈,家齐心中激动万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见到小妹。在从唐山女儿美松家返回途中,他特意绕道辽阳,只为亲自探望姜燃。

    兄妹二人久别重逢,尽管都苍老了许多,但那份亲情依旧炽热。一朝相见,两人激动得难以言表,场面令人唏嘘。既然难得团聚,姜燃盛情邀请哥哥家齐在家中多住些时日,好好叙旧。

    白天,黎晓忙于工作,隆钇上学,姜燃便与哥哥家齐一同上山锻炼身体,逛街游玩,共同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岁月虽长,但他们的话题似乎永远说不完。或许是年岁渐长,让兄妹俩更加珍惜过去的时光。家齐向姜燃透露,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回到他们兄妹俩共同的出生地沈阳看一看。

    傍晚时分,黎晓下班后,姜燃与她商量如何实现家齐的这个心愿。黎晓听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娘亲舅大,舅舅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心愿。这事好办,周六我陪妈和舅舅一起去沈阳。”她拍了拍胸脯,爽快地做出了回应。

    周六,天公作美,微风轻拂,白云如絮,花香伴随着鸟儿的欢歌,为出游增添了宁静与祥和的色彩。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减少舅舅和妈妈的奔波,黎晓决定直接从辽阳打车前往目的地——沈阳小河沿。

    自清代以来,凡举沈城的八景、十景入选者,小河沿均位列其首,为清代以来诸多文人名士所咏赞。园林建于1906年,是沈阳最早的公园。小河沿位于大东门之东,历史上曾被称为“万泉河”,也称“小沈水”,其水源来自观音阁的泉水,蜿蜒流淌,汇入万柳塘,最终流入浑河。

    昔日的小河沿是踏青、避暑、垂钓、赏雪的绝佳之地,近代诗人钱公来曾以一首《万泉垂钓》描绘其美景:“小河沿上柳如茵,画舫竹歌历历春。借问柳阴垂钓客,青衣行酒又何人。”这首诗将小河沿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新中国成立后,小河沿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经历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面上的“落霞桥”已经改建为坚固的钢混桥,湖边形成了环形交通网络,省肿瘤医院坐落于北岸,公交车线路四通八达,整个区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出租车缓缓停下,的哥告知已到达目的地。家齐、姜燃和黎晓三人下车后,目光立刻被四周的景色所吸引,家齐更是眼含热泪,激动得无法自已。

    眼前的小河沿已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夏日的阳光轻轻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两岸绿树成荫,与蓝天白云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河岸边的步行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的悠闲地散着步,有的坐在长椅上畅谈。孩子们在河边尽情地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构成了夏日最美的乐章。远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与这宁静的小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和谐地融为一体。

    尽管岁月流转,小河沿已与家齐记忆中的模样大不相同,但这里仍然是他心中最深沉的乡愁,承载着他童年时无数美好的回忆。家齐和姜燃坐在长椅上,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仿佛时光倒流,那段遥远的童年时光再次浮现在眼前。

    1943年初秋,小河沿畔的一处民宅内,姜燃——这个名字如火焰般热烈的小女孩降生了。她有一个长她九岁的哥哥姜家齐。她的到来,为这户人家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欢乐。

    姜燃生得白白净净,脸蛋宛如一个雪团,圆嘟嘟、粉嘟嘟的,十分可爱。她拥有一双半单半双的凤眼,眼梢微微上挑,显得俏皮而灵动。她的鼻梁挺直,嘴唇宽阔,而那浓密的柳叶眉则像是用墨色精心描画一般。这个小姑娘十分开朗,一点都不认生,无论谁抱起她,她总是会用那天真无邪的笑容回应,就像一个活泼的大胖小子。

    祖母穆老太看到自己的两个孙儿,心中充满了喜悦和骄傲。特别是看到姜燃那可爱的模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家齐和姜燃的父亲名叫姜镛,字水生。他们的母亲叶桂珍是续弦,原配则是她的亲姐姐。然而,姐姐在留下两个孩子后便离世了。为了不让这两个孩子受到委屈,穆老太恳请叶家将小女儿叶桂珍嫁给姜镛。

    原本在家齐和姜燃之间,还有另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但不幸的是,连同原配留下的两个孩子,他们都因拉肚子而相继夭折。最后,只有家齐和姜燃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穆老太是纯正的八旗后裔,而叶桂珍则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两人都拥有满族的血统。虽然户口簿上姜燃和家齐标注的是汉族,但由于东北地区满汉通婚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已经很少有血统纯粹的汉人了。

    这婆媳俩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简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姜镛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八岁时便在一个叫大路烟台的地方给人当小伙计,因他勤快且有眼色,后来经亲友介绍,前往奉天(今沈阳)谋生。

    姜燃四岁,姜家齐十三岁之际,姜镛不幸被医生诊断出患有三期肺病,不到半年便离世了。

    于是,穆老太带着儿媳妇叶桂珍,领着家齐和姜燃回到了新生堡村。这里是姜镛的老家,有他们曾经居住的老房子,还有一些姜家的亲属,大家彼此可以有个照应。

    在姜镛离世这一年,叶桂珍年仅36岁,年纪尚轻,身材窈窕,皮肤白皙,容貌文静秀气,又带着一丝诗书气韵。她自小上过四年私塾,又是从省城过来的,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因此,竟有不少媒人上门提亲,希望她能够再嫁,但都被穆老太一一婉拒了。

    “这女人啊,虽然丈夫没了,但只要还有儿子在,就得守着。”穆老太如是说道。她自己便是这样过来的,在她心中,女人应遵从三从四德,坚守贞操。

    孤儿寡母的日子虽然充满艰辛,但幸好有房子作为安身之所,手里还有一点在省城时辛苦积攒的微薄积蓄,作为生活的后备力量。此外,姜镛在省城的妹妹姜忠齐,时常会偷偷接济一下娘家人,让她们的生活得以维持。

    白天,穆老太在家中忙碌着做饭、带孩子,而叶桂珍则像男人一样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与力量。为了孩子,女人同样能够撑起一片天。

    婆媳俩对两个孩子依旧疼爱有加,呵护备至,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她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供孩子们读书,期盼着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有所作为。

    家齐学习非常刻苦,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暑假的一天,他正在坝上专心致志地读书,不料同村的几个淘气孩子偷偷从背后推了他一把,家齐瞬间滚落坝下。然而,他只是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一声不吭地爬上来,捡起课本,继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凭什么欺负我哥?他也没招惹你们呀!” 看到哥哥受到欺负,一旁采野花的小姜燃愤怒不已,她大声喊道,“我要去你家告状,让你爸妈教训你!”

    一个炎热的中午,阳光炙烤着大地,叶桂珍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嘴角带着欣慰的微笑,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拉着姜燃的小手说:“闺女,告诉你个好消息,你哥考上东北师大了!你也要好好学习,将来像你哥一样考上大学。”

    “嗯!”姜燃懂事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工作后,家齐每月都会按时给母亲寄钱,供妹妹姜燃读高中,从未让姜燃像黎泽天那样因为学费问题而发愁。

    ……

    回首过往岁月,那些童年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时光荏苒,家齐不禁感叹:为何在不经意间,自己和小妹就成为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