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4章 十年期限

    并且,他也不想为着子虚乌有的事情,搅得太后伤心。

    毕竟,萧家人的忠心,近百年来,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这翁婿二人真的联起手来,真若想要夺取帝位,似乎也就成为了易如反掌之事了。

    自从朝臣有过议论之后,启帝也对南疆的事情重力派人去调查了,也算是下了狠工夫了,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是吓一大跳啊!

    用玉秋歌的话来讲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加征税赋,不是一件小事情。

    所以在下圣旨之前,如果不派人详细了解南疆诸事,如何能够起到可以说明他们的能力呢?

    暴君,是启帝所不愿意背上的名声,不孝之子,更是他所不愿者也,为了给太后和一些有异议的人一个说得去的说法,启帝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对南疆做了个全方位的调查。

    全面的调查之后,他才发现,朝臣们如今只知道讨论当初的一百万,充其量不过是想变相剥夺他们的财力,从这个方面对南疆下手,多征赋税罢了。

    岂知,不几年的时间,他们所拥有的财力与物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们的预料。

    一年之后,羽顺王爷回到帝京,将北域的所有权利也一同

    交给了启帝,上交给了朝廷。

    当时他如此说道:“臣弟无有子嗣,充其量不过此一生了,只要身边的这几个女儿能够平平安安尽其一生便罢了。

    其它时候,臣弟还是想要多陪陪太后,在陛下身边蹭点儿油水。”

    北域倒也罢了,可自从启帝顺利收回南疆之后,事情就没有顺利过。

    南诏各部不是发生叛乱,名义上虽然没有真正的独立,可事实上已经不再接受朝廷的管辖。

    而在管理南疆的事情之上,派出的官员,不是被公开的叛乱杀死,就是直接把脖子给拧断了,直接扔进清水河里。

    这些人直接扬言说是:给你们的皇帝回个话,这叫官逼民反。当初朝廷对于****的南疆不闻不问。

    是平顺王爷与玉郡主变卖了自己的房产和田地,并且夫妇二人自打到了南疆之后,连自己可容身的地方都无有。

    住的是府衙里年久失修的房子,吃饭是与百姓同食,基本上无有过过好日子。

    听闻,为了治理清水河,他们连在京城的王府都卖给皇上了,你皇家对于我们南疆无恩无惠。

    如今,郡主病重连绵,世子年幼,却又要被朝廷逼走了。

    天地良心,南疆人不是

    无恩无义的,也不是眼睛看不到东西分不清好歹是非的盲人。

    数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将这里整理出了个模样,如今他们人虽然不在了。

    但南疆百姓对于他们夫妻二人的情义还在。

    不论如何说,如果是王爷和郡主加征赋税用来偿还欠款,赎回自己的房子,或是在南疆兴修自己的府宅。

    这都是可以的,可如今,你朝廷却想坐享渔人之利。

    王爷与郡主宅心仁厚,他们不声不息的走了,可我们南疆百姓的眼里却是不揉沙子的,想要加重赋税,那是万万不能。

    直到这个时候,启帝才真正领会到,什么叫做得人心者了。并且,南疆历来被认为是野蛮之地,不仅有野性十足的当地人,更有被流放过去的犯了重罪的人。

    比如说是杨义死后,他的家人都悉数流放到了南疆。

    也更深切的体会到了,南疆……尤其是南诏各部,就象是一匹野马一样,虽然有着快捷的速度与迅猛的杀伤力,却不是人皆可以驯服的。

    减轻税赋,依照先前的约定,十年内半税,并且事后还要依照其它地方的税率,不可加重任何多余的赋税。

    如此的方案出台之后,南疆内地的那些野

    蛮成性的百姓,才真正安定了下来。

    可即便如此,先前在玉秋歌与平顺王爷在南疆坐镇时,用武力征服下来的南诏各族,依旧没有真正的恢复到之前的安顺样子。

    时不时的挑起点事端来,当地的官员,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说白了,人家就是不肯服从于你,你所颁布的条例与法令,对于他们来讲,是行不通的。

    可真正能够带兵打仗,显然又不是时机,更或者说是无能为力。

    玉秋歌与平顺王爷却象是人间蒸发了一样,任是你千寻万觅,终是不可得。

    先前也有细作与太医多有打探,回来的说词如同一辙,那即是:玉郡主金枝玉叶,如今是病体沉屙,非一朝一夕所能决也,只怕是真的是不易在南疆那种地方久呆了。

    可无论如何说,玉秋歌的外公是举世闻名的神医。

    启帝一直在琢磨着,玉秋歌的病是不是有可能是装出来的呢?

    毕竟,她可是有前科在身的。

    可一想到回来的人说起的,郡主已经远非从前了,整个人瘦的都只剩下骨头架子了。

    平顺王爷一直陪伴不离左右,启帝这心里就感觉一沉。

    毕竟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人都病成那个样子了,自

    己还这猜那猜的,感觉自己的心理真的是有些龌龊了。

    可是,之前只想到了南疆如今是块肥地儿了,直接把南诏各部给忽略了,如今的南诏各部时不时的挑起些或大或小的乱子来与朝廷做对。

    在运河上,也时有盗船出没,令得百姓几不得安宁。

    根据朝臣的建议,启帝不得不加大了兵力和巡航队伍,如此才能够保得运河畅通无阻。

    只是这样一来,一通费用下来,七算八算的一估计,每年国家在这上面花费的银两不下二百万两左右。

    (因为南诏各部,差不多相当于南疆一半的地域已经公开与朝廷做对,而朝廷却对之无能为力。

    这些人战时出没于瘴气迷漫的深林之中,闲时耕种,或是做生意,朝廷方面人生地不熟的。

    反正是,你上边一有个风吹草动的,南诏各部的人就合部撤走了,直接连个人影你都找不到了。

    如果想深入森林丛中****,只怕是真的就有去无回了,为此,朝廷已经损失了两员上将了。)

    剩下的南疆各地的各项收入加起来,顶个差不多。

    启帝长长的叹息一声:唉,如今啊,也只能待得当初玉秋歌与百姓们约定的十五年的期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