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6章 如果是他谢承泽,会想出什么损招

    琼林宴结束后,官职也逐一下派到了进士们的头上。

    卞阳春被派去了益州,任职通判辅佐知府代理处理政务,顾英则自请回益州,得了个司法参军的官职,不日便会随同卞阳春一起回益州。

    荆泽等人也在朝堂和京城之中谋了官职,本以为接下来便是登基大典,哪儿成想太子却宣称要为先帝守孝三月,待孝期过后再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

    民间皆传,太子大孝。

    唯有几人知晓真相。

    太子这是想等那位归京,亲眼见证他登基呢。

    只是,摄政王殿下的死讯已经昭告天下,那位又会以何身份归京呢?

    荆泽等人不知道,因为接下来太子便宣告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他从得道高人那里占卜出,平城即将发生大规模的地龙翻身,如若不采取措施,必将导致近三十万百姓遇难受伤。

    他要求户部拨出六十万两赈灾银,用以百姓临时迁居,并立即下发迁移诏令通知德州、沂州、徐州、青州等多地知府,要求其向百姓普及抗震方法以及迁移过程中的抗暑方法,并给出了重要的几个地区的县衙,最后要求所有百姓于中伏天之前必须离开家乡,一波北上,一波西迁,一波南移。

    朝中大臣纷纷攘攘,显然认为这过于危言耸听,毕竟迁移三十万百姓不是什么易事,最关键的是万一没有发生地龙翻身,岂不是白白损失六十万两白银,甚至还会影响到太子与朝廷的声誉?

    太子本就为了守孝没有举办登基大典,玉玺更是在权臣沈渊手中,若是因为此事百姓再哀声哉道,朝廷颜面何置,太子又当如何自处?

    “若真如太子所言,如此大事,那监天司为何没有敲响天钟?”有大臣不禁质疑道,这可和过年那会儿的北方大雪灾有得一拼了,监天司怎么会预测不到呢?

    “监天司不是万能的。”谢瑾瑜瞥了一眼那大臣,凌厉的眼神顿时让那大臣后退一步,“孤是通知你们,不是询问你们。”

    一旁的沈渊,隐隐觉得这话术有点耳熟。

    大臣们劝不动,便不禁看向沈渊,“沈大人!您就任由太子如此乱来吗?!”

    这太子也真是的,自从先帝驾崩后,便是跟换了个人似的,行事作风简直就是胡来,丝毫不考虑他们这些大臣们的心情。

    大臣们一时有些想念谢承泽。

    虽然二皇子他爱抄家,也爱把朝堂搅成一锅乱粥,但起码二皇子他指名道姓啊,做的也是地地道道的正事,不像如今的太子,根本搞不懂他到底想做什么,光是瞧他的脸色,便觉得令人发怵。

    他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沈渊,虽然觉得沈渊一直扣着玉玺不肯给太子,但如今也只有沈渊能压制住乱来的太子了。

    怎料,他们唯一的希望却落空了。

    只见沈渊双手抄袖,神情自然道,“太子此言甚对,监天司并非万能,虽得道高人的话不能尽信,但监天司新上任的保章正对地龙预测颇有研究,进行一番查阅与对比后,认为当地确实可能发生地龙翻身。”

    当然,这些话,都是沈渊瞎诌的。

    反正这些大臣也不懂,而监天司在这方面又有绝对的话语权,不管监天司日后能不能预测到地震,总之先糊弄过这一次再说。

    大臣们还是不赞成,要求监天司出面文书,他们才愿意相信平城真的会发生地龙翻身。

    眼瞅着谢瑾瑜面色逐渐阴沉,隐隐有发火直接喊砍头的暴君迹象,沈渊揉了揉眉心,愈发怀念远在冀州休养的谢承泽。

    如果是谢承泽,他会怎么解决呢?

    沈渊不禁想起青年那明亮的眼眸,闪烁着狡黠的光,像只披了狸猫皮的小狐狸一般,总能想出坏主意。

    若是他在……

    恐怕会慷慨激昂地高喊着:“本王劝你们不要对国库的银子拥有占有欲!不然本王就要对你们的家底产生占有欲了!”。

    而后大声嚷嚷,“信不信本王这就翻出你们府里的旧账,把你们全都贬官到平城,看看这地龙翻身到底会不会发生!”

    嗯,来主意了。

    泽至心灵的沈渊,淡淡的望着这些大臣,开口问道,“那么,诸位同僚,都有谁不赞同太子的决定?”

    大臣们面面相觑,随即几个头铁的大臣站出来,“臣等望太子三思!”

    “还有吗?”沈渊扫了一眼互相对视的大臣们,跟辽州举办的拍卖会上的拍卖师一样,再次问道,“还有谁不赞同太子的决定?”

    又有几个大臣站出来,“望太子三思。”

    沈渊微微颔首,旋即转身,对着谢瑾瑜道,“太子殿下,如今建安新帝将立,不若趁机彻查一下这些大臣的家底,如同过去清算二皇子殿下,将大臣们清查整治一番,了结过往的龌浊枉法之事。当然,臣深知诸臣亦有操劳王事、尽忠朝廷之处,是以不必如抄家问斩那般决绝,便将其贬至平城,为期半载,待半年期满后再接诏返京,以全新之态佐弼新帝,共兴我朝之大业。”

    闻言,大臣们顿时脸色都绿了。

    不是?

    这特么是人能干出的事儿吗?

    本以为送走了二皇子,已经不会有人再搞这种令人头晕崩血的损招,可沈渊大人,你过去一向光明磊落、雷厉风行,如今怎么也用起这等阴暗损招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二皇子没死,背地里偷偷给你支招呢!

    沈渊这法子真的过于阴损了,若是他与太子强制行事,或是强制贬官,自然会引起群臣激愤。

    那些新晋的官员见此情形会心生嫌隙,暗自思忖朝廷如此行事,往后自己又将有何下场,以致对上位者渐生疏离之感。

    而朝堂之中的耆老旧臣,更是会寒心彻骨,仿若一腔赤诚尽付东流,多年来的鞠躬尽瘁却换来这等无端处置,怎不心灰意冷?

    朝堂各方势力纷争本就不断,若是大臣的谏言再不被视听,那这王朝自然也会走向衰落,让大臣们对太子愈发没有信心,继而导致某些人生出异心,再生盛世淮之事。

    可见帝王一意孤行的危害有多严重。

    但现在,沈渊却另辟蹊径,用“暂时贬官”来将老臣们过去贪污枉法之事一笔勾销,而非直接抄家斩头和流放下放,给足了这些老臣们颜面,让人无法置喙什么。

    既然无法置喙,就表明此法可行,可行就表明他们会被贬官到平城……

    若这平城真的会在中伏天发生地龙翻身,他们岂不是就要死无葬身之地?那这跟直接砍脑袋有什么区别?

    那些新晋升上来的官员,还有那些虎视眈眈的地方官,可都等着他们早些掉脑袋,为他们腾出空位儿呢!

    众大臣纷纷苦哈着脸,抬臂作揖妥协了,“太子圣明,臣等赞同百姓迁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