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6章 农村人家

    八十六 农村人家

    之所以大费周章地来到广安这个地方,是因为反正是逃亡有时间,来还愿答应过别人的事。

    那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一次在新疆出勤反恐时,遇见一个特种部队的士兵与恐怖分子搏斗牺牲了,正好我赶到他身边,他告诉我他是四川广安人,那儿是伟人的故乡,丘陵地带长年身披绿植,希望我能代他最后一眼看望家乡,多年过去了,我才来践约。

    从广安前锋火车站打的士车去城里50元钱车资,他家住在一个叫做“兴平”的小乡镇,看来今天得在市里留宿一晚,明天再去乡下拜访战士的家属。

    就近找了一家私人旅社,连身份证都没要我掏一下,交20元住人,店老板以为我是搞旅游参观伟人故居的,说明天坐8路公交车直达伟人的故居,打的士车25元钱就可以了。

    广安城分为城南城北,城南搞建设,城北老城换新貌,虽然没家乡梅州城大,但也是初具规模的地级城市了。

    晚饭后,我就在城南的“思源广场”溜跶一圈,广场宏伟规模,应该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了吧。

    现代的城市,一般的就是农村向城市发展,在外打工的或自谋商路的,挣了个二三十万就到城里买房子,老家就留个老妈子老头子看守,这不,坐在旁边的一个六岁多的小女孩,扑在一个少妇身上弱弱地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老家看爷爷奶奶?”

    我在想,小女孩的爸爸过的很不轻松,现在很可能在沿海某城市拼死拼活打螺丝,来供她母女上学房住……哎,她们已经算幸福的了,有许多人忙活了一辈子,连乡镇上的房子都买不起。

    生活,就是这样五味俱全,以前是想好好的在单位上干,分房子娶媳妇就过完了人这一辈子。现在?我不敢去想 ! 不敢去想小妮子到底离我有多远,不敢想小妮子还是不是我的女人,不敢去想我的命归何处!

    翌晨,我去伟人的故居参观了,才登上了去“兴平”的大巴车,在车上我终于领略了这地方风光独好,这儿是丘陵地带,丘壑层次不一,不象老家的山区走半天见不到人家,和无尽的秃木杂草,而这里山丘、沟谷到处是人家,这儿的小麦、油菜黄了,而那儿秧苗吐出嫩芽……四月,大概是这儿最忙碌的季节吧,收割与插秧在这个季节交替。

    在镇街上下车,去商店买了两瓶“剑南春”酒,和老人补气养血的保健食品,花了八百多元,顺便跟店老板打听“小溪村”怎么走。

    由于我是大主顾之故吧,店老板热情地打电话叫来一辆摩的,说他就是小溪村的,送我去给10元车费钱。

    路上,我问:“师父,你是小溪村的吧,我找村一社王兴富家,认识吗?”

    “认识,我们队挨队的,他家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死了,小女儿招女婿上门。”

    “我是他儿子的战友,复员了,特定来看看他家属。”

    “哦,他儿子死了七、八年了吧,叫……叫王新荣,娶了媳妇一年不到,就死在新疆什么地方了,媳妇没几个月就另嫁人,听说肚子里的娃娃都打掉没要。”

    我承认,人就是这样——容易忘记,没有人会因没有你而活不下去!人,本应这样,才适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就比如拿我来说吧,哪天我不在了,小妮子也会去嫁人——当然,我希望她不能因我而失去该过的生活。

    老王家听说有客人来访,而且是他失去多年儿子的战友,急忙扔掉田里的锄禾,老婆子忙着拾掇家里烧火做饭,女儿往镇上跑打酒割肉,老头子陪我捧茶拉话。

    “老人家,我是王新荣的战友,一同去新疆执勤的。”我自我介绍。

    “啊,不老,不老,才六十多呢,正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你是新荣的战友?哎,这孩子命不好,年纪轻轻就早死了……”

    在交谈中得知,老两个生活上还过得去,儿子当年死了国家赔偿了些,又赠封为烈士家庭,每逢过年过节国家发慰问津贴和礼品赠送,老两个现在手脚还能动得,合计再辛苦两年,帮助女儿女婿在镇上把房子给买了。

    老人非常感谢我作为战友,儿子多年不在了还能专程来看望他,得知我家住广东天遥地远,定要邀请我多住些时日,杀鸡宰鸭款待。

    就这样,我逃亡旅程,在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搁上几日,跟着老王去田地头转蹲,看见他家大黄牛我也会拽拉两把。我从来不乏对田地里的热情,小小年纪我会用锄头打窝种土豆、挖红薯,天不亮扛着菜陪父亲去梅南镇街叫卖……当然,这些都取决于我是贫穷人家的孩子,为嘴巴张罗。

    老王家,应该是一个简单农村家庭代表吧,养鸡、鸭、猪、牛,按他的话说,养这些换不了几个钱,但是身为一个农村家庭又不能不养它,比如浇个菜种个什么小春的,要猪粪吧;种水稻要个牛粪肥田吧;鸡鸭生个蛋还可以卖了打零用买个盐巴、味精的。一辈子跟庄稼打交道,不图个富贵图个温饱,人老了,不像年轻人一样还可以东奔西跑的,在家踏踏实实过日子了。

    老人家最深的叹气就是:这年头种子、化肥年年涨,就家里的两颗粮食不涨,农村啊饿不死人!

    听这话,我不禁想起我的老父亲,他这一辈子就是这样过来的,辛劳一生,等待的最后是一杯黄土。

    乡村夜晚,十分静谧,他们这十几家的大院,如今残垣断壁,只有一、两户人住了,听说一般的有两个钱的,都想办法搬到城里镇街上了,家里的老房子十天半个月回来看一眼。实际上,国家搞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已经把农村搞得空心化了。

    乡村人的夜晚,一家人守着电视打着哈欠,没什么说的了,再就裹着泥巴的裤脚,洗洗睡。

    翌晨五点多,陆续炊烟袅袅、田园吆喝声起,又开始了农村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