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寝宫。
公公一边抹泪,一边跪在床边道:“皇上,您可醒了,吓死老奴了。”
皇上疲惫的睁开眼,脸上悲伤之色尽显:“他们呢?”
公公伺候皇上多年,怎能不知道他心里所想?
当即回道:“回皇上,凌老王爷和世子都在殿外守着,皇后的父亲白丞相也来了,还有,大臣们联名上了折子,请求皇上制裁左相的叛国之罪。”
“呵。”皇上听到此冷冷一笑,“看来他们是有备而来,想要逼迫朕退位了,是不是朕如果醒不过来,他们更开心!”
这话一出,公公赶忙道:“皇上,您误会了,您当时昏过去的时候气血攻心,非常凶险,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甚至都说无力回天,是世子妃从亲王府赶了过来,并且不顾自己怀有身孕,在您身边祈福了三天三夜,您才醒过来的。”
皇上的双眸狠狠一颤,良久终于开口道:“扶朕起来。”
公公一愣,刚想劝阻,就听皇上道:“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
公公没辙,只能走过去将皇上扶起,并为他穿起了外衣。
等他在椅子上端坐好后,才开口道:“宣他们进来吧。”
“是
。”公公立即走了出去。
很快,三个人便先后走进,对着他跪地行礼。
“都起来吧,赐座。”皇上现在已经平静了许多,就是那股悲伤却仿佛定格在了他的脸上,一直都没有消散。
凌老王爷和白丞相先后起身,直接坐在了公公搬来的椅子上。
但凌少景却纹丝未动,依然跪在地上。
皇上眸光微闪,忽然自嘲一笑道:“你隐瞒了朕这么多年,真是沉得住气啊。是不是,还曾经想过,一直不认朕这个父亲?”
凌少景眸光闪了闪,没有出声。
但没有出声,便代表着默认。皇上叹了口气:“你果然一直在怪朕,也罢,这是朕应得的,但你可知你母后,在信中对朕说了什么?”
凌少景眸光一聚,摇了摇头。
皇上垂眸道:“你母后说,当年她用自己一条命,换来白家所有人的安全,因为当年你外公被卷入了重案,朕虽知这是一场阴谋,但因为私心,想趁机罢了你外公的官,因为自古以来,皇后一方的势力便不能独大,否则会令朝廷不稳。
但你母后却担心朕要了她全家人的命,所以,宁愿制造了一场意外,带着你一起命丧
火海,而你外公随后辞官,那宗大案也就再也无人提起。
朕一直觉得那场大火来的蹊跷,但根本不敢往深处去想,或许也是不想面对亲手逼死自己发妻的真相。但她在信中说,她并不怪朕,只怪造化弄人,所以唯一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当你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时,请朕以一个父亲的胸怀接纳你。
如今,朕愿如她所说,把这二十多年对你们母子的亏欠尽数弥补,你可愿意与朕重修这父子之情?”
凌少景双眼也有些模糊。
然而,他并没有直接回答皇上的问题,而是说道:“如今叛国大案乃重中之重,希望皇上先将家事放下,处理国事。”
皇上苦笑着摇了摇头:“罢了,朕想来也时日无多了,便给你留一个干净的江山吧。”
说着,便忽然喊道:“来人,拟旨。”
三份圣旨拟完,并且分发了下去。
皇上这才再次看向跪在地上的凌少景:“接下来的圣旨是你的,你愿意接吗?”
凌少景眉头一皱:“父皇,您的病并没有那么严重,儿臣愿意认祖归宗,但并不是为了皇位,所以,如若父皇有其他打算,儿臣只能抗旨了
。”
他终于喊出父皇二字,皇上的神情终于变得松弛了下来。
他略微沉思了片刻,才道:“也罢,你的身份刚刚显露在世人面前,如果有太大的变动,恐令朝中不稳,但朕身体欠佳,你就作为太子监国吧。”
凌少景一怔,还想说什么,却见凌老王爷和自己的外祖父齐齐对他摇了摇头。
既然如此,他只能磕头道:“儿臣,谢过父皇。”
皇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东宫一直都空着,你和太子妃好好整理一下,便入宫吧。”
“是。”凌少景立即回道,但想了想还是再次开口,“儿臣愿意搬入东宫,但儿臣还有个心愿,希望父皇成全……”
半个时辰后,亲王府。
“王爷王妃,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来了。”
前几天的大事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朝堂,自然,亲王府也不例外。
所以,就连凌亲王的管家也改了称呼。
凌亲王和凌王妃闻言,立即起身,朝着外面迎了过来。
“臣参见太子,太子妃。”
“臣妇参见太子,太子妃。”
凌少景眉头一拧,当即快走两步,将正在对他们行礼的两人一把扶住:“父王和母妃这是生儿
子的气了?”
“臣不敢,臣只是……”
“只是不再把少景当儿子了。”凌少景语气有些悲凉的说到。
凌亲王闻言一愣,赶紧解释道:“当然不是,但君臣有别,臣只是不想乱了规矩。”
“父王要和我讲规矩?”凌少景自嘲一笑,“可我只记得这些规矩都是祖父和您教导我的,如果没有你们,根本没有现在的我,所以,不管我成为了什么身份,你们在我心里都是父亲,母亲和祖父,除非你们不愿。”
凌亲王脸色一变:“说什么呢,为父怎么可能不愿?”
而这话一出口,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又想改正。
忽然,却听凌少景严肃地开口道:“皇上口谕,凌亲王,凌王妃接旨,不必下跪。”
凌亲王和凌王妃一愣,赶紧低下了头,等待着听取旨意。
凌少景这才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凌亲王和凌王妃多年来养育太子有功,且太子亦有孝顺之意,故朕同意太子认你二人为义父义母,另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
凌亲王和凌王妃皆是一怔,好一会儿才回过神,颤抖地开口。
“臣接旨。”
“臣妇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