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62章 【黄河长江大桥】

    “皇上,奴才去太医院问了,这瑞麟香是太医院多位太医共同研制的。”李玉请示道,“您看…”

    原本是一人研制的,所以才赏两匹天鹅绒。如今却是多位太医共同研制,那要赏得人可就多了,他不敢擅专,还得回来请示。

    “一并赏了吧。”项南点点头道。

    “嗻。”李玉随后吩咐去了。

    项南则是眉头紧皱,想顺着瑞麟香这条线索去查,看来是没戏了。

    因为多位太医共同研制,谁经手都有可能。在里面干活的小太监,都可能在制香的时候,偷偷滴入几滴附骨子油。

    甚至往宫中送药的药商,也可能在药材中做手脚。毕竟附骨子这种毒物很罕见,那些太医都未必能认识。把附骨子油渗入药材中,就更不容易被察觉了。

    这样一来,要想追查,简直难如登天,嫌疑人实在是太多了。

    “既然查无可查,就只能‘引蛇出洞’了。”项南考虑之后自忖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项南主要在设计黄河大桥、长江大桥两项重大工程。

    自古以来,长江、黄河上都没有盖过桥,主要是因为难度太大了。

    黄河下游河宽都有好几里地,而且水流湍急,泥沙倾泻,要想建桥十分困难。长江比黄河水文条件还恶劣,不仅河宽水急,而且最深处七十多米。

    要在上面搭桥,简直难比登天,所以自古才有天堑之称。

    但要是不建桥的话,东南铁路就无法畅通,只能被长江、黄河截为三截儿,那通行效率将大打折扣,所以桥是必须要建得。

    只有建了桥,南北交通才能畅通无阻。

    自古说得好,隔山不为远,隔河不为近。可见河流对交通的阻碍,甚至一座大山还大。而交通没了阻碍,那百姓来往、商品贸易甚至文化流通,都不在是问题。

    项南已经派出人去勘察两河的水文情况,其中还有科学院的洋人们。

    项南征服欧洲之后,从各大学校、各科研机构掳掠了海量的人才。比如不列颠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加在一起超过几万之巨。

    全部被迁徙到了京城,被软禁在西山做研究。他们之中有数学家,有化学家,有发明家、有医学家、有物理学家,有生物学家,有土木工程师…汇聚了整个欧洲的智慧。

    再加上项南这个超级天才,要在黄河、长江建桥,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上,中国第一座黄河大桥,就是在光绪年间搭建的,从设计到完工用了五年时间。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是武昌汉口长江大桥。五五年动工修建,五七年投入运营。

    但其实这座大桥,在光绪年间已经立项,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但就是因为当时清朝已经风雨飘摇,根本凑不出造桥的钱,所以才使得这个项目被搁置。

    到了民国,战乱频发。再加上修桥耗资巨大,长江大桥的修建,只得一拖再拖,到了建国之后才终于开建。

    由此可见,在当时而言,在黄河、长江建桥,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因为钱,所以才不好弄。

    但现在大清多得没有,钱还是有的。经过历年征战,大清现在拥有四亿人口,数千万平方公里领土,国库存银高达二十五亿两,黄金都有五亿两。

    另外,中原加欧洲,年钢铁产量超过五百万吨。其中大清钢铁工艺最好,但是法兰西的钢铁质量最好。

    因为法兰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自古便以出产铁矿石闻名,而且都是富矿,稍加提炼就可以造出不错的刚钢材。

    相比起来,中国的铁矿石多是贫铁矿,要想炼出好钢可费了大劲了。

    而桥梁建设,必须要好钢,还得要高强度、高韧性还要耐腐蚀,所以为了凑齐钢材,项南不得不从欧洲把好矿石万里迢迢运到中原来冶炼。

    与此同时,刘墉到了江南之后,先巡视了各地的河堤、国库、粮库,又考察了一下当地的官风吏治,风土人情。

    做到基本有数之后,随后才开始查董举人一案。

    而第一件事,就是开棺验尸,重验被害人李小富的尸首。

    因为这件案子的根由,就是李小富死于毒杀。但如果屍体检验没毒,那整个案子也就是个冤案,所有的推理,所有的审问,所有的判决都是无用功。

    而这个案子一旦翻过来,不只江南官场将发生地震,就连京城都会震天动地,所以刘墉也不得不慎重。

    得知刘墉要开棺验尸,当地知县杜大志、知州沈珏都有点怕。

    因为李小富是否死于毒杀,他们两个其实并不太清楚。只是因为仵作那么说,他们就那么信了,事后也没有安排复检。万一李小富不是死于毒杀,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他们特地鼓动李小富的族人,前去阻止刘墉开棺验尸。一大帮人围在坟前,阻止兵丁们动手。

    说是开棺会惊扰死者,影响风水,毁坏门风,巴拉巴拉。还威胁要上京告状,上折参奏云云。

    但刘墉是何等样人,别说他手里有圣旨,可以便宜行事,也别说他爹刘统勋是军机大臣、顾命大臣,太子太保。

    就是他自己,也是一个清正廉明,宁折不弯的君子,岂会被这些刁民吓倒。当即便下令兵丁驱赶这些族人,如有不走的,直接当场格杀。

    这件案子是皇上亲自过问的,目的是要整治吏治,重振朝纲。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人头落地呢。

    现在砍一两个刁民,又算得了什么。

    果然,见兵丁拿着水火棍,还有刁民不肯退让的时候,刘墉直接命兵丁抽刀杀人。而随着两人被当场格杀,剩下的族人顿时都做鸟兽散了。

    毕竟他们只是收了一点钱,才过来阻止而已,大不了也就是挨顿揍。哪里想得到,人家居然真敢杀人。他们哪里还敢再拦下去,只得纷纷跑路。

    “刘大人,光天化日之下,你居然敢当场杀人?本官一定要上奏折参你!”知州沈珏惊恐的指着刘墉道。

    “本官是皇上钦封的按察使,有便宜行事之权。这些刁民阻差办公,本官已经再三告诫。他们就是不听,本官只能同下杀手。

    至于上折参奏,那是你的权力,伱尽可以去做,不必告诉本官。”刘墉双手一拱道,并不在意沈珏的威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