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李嘉兴开车拉着苏霏霏从万仙山到关林庙用了3小时到达目的地。

    关林,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城南关林镇,是关羽的庙堂和陵墓。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相传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埋葬于此,因墓前植有古柏千株,故称关林。

    “关林”这一称谓随着中国历代皇帝对关羽封号的变化而变化:宋代之前称为“汉寿亭侯冢”,宋代时称为“关王大冢”,明朝万历年间称为“关帝陵”,至清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作为海内外三大关帝庙之一:关林既是中国最宏大的关帝庙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关林的建筑布局严整,经历代增修,颇具规模,关林中轴线上依次有舞台、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碑亭、关冢等建筑,另外,关林现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狮、铁狮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躯,墓冢1座。

    关林经过一代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者的努力,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且,关林也是河洛人、客家人聚首地;是大运河沿岸、丝绸之路沿线、关圣文化史迹重要遗产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的发源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

    按封建礼制,圣人之墓称为“林”,帝王墓称为“陵”,王侯将相墓称为“冢”,百姓墓称为“坟”。 宋代之前,关羽之墓被称为“汉寿亭侯冢”;宋代皇帝封关羽为“武安英济王”,时称“关王大冢”;明万历皇帝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时称“关帝陵”;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康熙帝加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自此便有了“关林”的称谓。 关羽戎马一生,以忠、义、仁、勇着称,威震华夏,被誉为“武圣人”,他的陵墓称之为“林”,当之无愧。

    东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被害后,曹操收其首级,以王侯之礼安葬于洛阳。在此圣地,有埋葬关羽的??墓、敬祀关羽的大殿以及生长古柏、苍松和翠竹的园林,是中国少有的??、庙、林三祀合一的庙宇园林,故称“关林”。洛阳关林,是中国唯一的“林、庙”合祀关羽的圣域,是第一个下葬关羽的地方,也是海内外始建年代最早的关帝庙,已有1800余年历史。

    关林现存建筑大多始建于明代,清代又进行续建和补修,主要有千秋鉴楼、大门、仪门、拜殿、财神殿、春秋殿、牌坊、碑亭、墓冢等,成南北中轴线布局;钟鼓楼、娘娘殿、五虎殿、东西廊房等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千秋鉴楼,又称戏楼、舞楼,是祭祀关羽献戏的舞台,该建筑重檐楼阁,设计精巧,构筑绝妙。大门建于清乾隆年间,中间的大门上有四个八棱柱,绘有牡丹、葵花,单门上镶刻着九行九列八十一颗金黄色门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

    “洛阳县南门外离城十里,有关王大冢,内葬灵首,汉时有庙。”镶于关林大殿后墙的明代《重建关王冢庙记》有此记载。关羽归天,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冬天。当年,关羽退走麦城之后,遭孙权加害,被砍下头颅。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派使者把关羽之头放入木匣,送给了洛阳的曹操,以使刘备迁怒于曹操。孙权的计谋并没有得逞,后来刘备还是找他算账了。 曹操识破了孙权的离间之计。同时,他更敬仰关羽的为人,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将关羽首级配上沉香木刻成的身躯,按诸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十里。史载“汉时有庙”,也就是说,曹操礼葬关羽的时候就建有祭祀关羽的庙堂,这就是关林的前身。 洛阳关林与山东曲阜孔林乃是华夏大地并肩而立的林之圣域。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将关林扩建成占地180余亩,四进院落、150余间殿宇庙会,千余株翠柏的关林庙。早在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修建关林庙时,关林大殿拜殿东西两侧就安放有钟和鼓,迎新年或逢重大祭祀活动,关林都有“钟鼓齐鸣”的礼仪。400多年来,铁钟在拜殿殿檐下,经风吹日晒已锈迹斑驳。

    戏楼--大门--仪门(关帝丝竹,关帝骑马像)-–狮子甬道--钟鼓楼--华表--焚香炉--龙、凤柏--张学良碑--月台--拜店(鼓,钟,印)--大殿--二殿(添砖加瓦)--娘娘殿、五虎殿--旋生柏、结义柏--三殿--明、清石牌坊--敕封碑亭--关林(冢)--卦碑。

    洛阳水席、马蹄糕、羊肉泡馍、玫瑰鸡、洛阳牛肉汤等。

    李嘉兴和苏霏霏游玩完就进行了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