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之上,针对杨宇改革的争论愈发激烈。那些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权贵们,不断地向皇帝进言,试图让皇帝终止杨宇的改革举措。
“陛下,杨宇的改革已经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若再不制止,恐会引发更大的动乱。”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说道。
“陛下,杨宇此人年轻气盛,不知轻重,他的改革方案根本不切实际,只是在空想妄为。”另一位权贵附和道。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心中犹豫不决。他一方面看到了改革带来的一些积极变化,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杨宇站在朝堂之中,面对众人的指责,毫无惧色,他拱手向皇帝说道:“陛下,改革之路本就艰难,若因些许阻力便半途而废,那国家将永无昌盛之日。臣所行之事,皆是为了大明的千秋基业,还望陛下明察。”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杨宇,朕并非不相信你的忠心,只是如今反对之声如此强烈,朕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杨宇心中一紧,深知此刻局势对自己极为不利,但他仍然坚定地说道:“陛下,臣愿以性命担保,只要给臣足够的时间,改革必能成功,造福百姓,振兴大明。”
然而,权贵们并不打算放过杨宇。他们在朝堂之外,也纷纷施展手段,对杨宇进行打压。
在官场中,杨宇发现自己的政令常常被拖延或者曲解执行。原本支持他的一些官员,也在权贵的威逼利诱下,开始动摇,甚至倒戈相向。
“杨大人,不是下官不愿意帮忙,实在是压力太大,无能为力啊。”一位曾经的盟友无奈地对杨宇说道。
杨宇明白,这些人也是身不由己,但这也让他感到改革之路愈发艰难。
与此同时,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对改革不满的声音。由于改革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他们故意在民间散布谣言,煽动百姓对改革的抵触情绪。
“听说了吗?杨宇的改革就是要让咱们老百姓受苦,加重咱们的负担。”
“可不是嘛,这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更是没法活了。”
这些谣言在民间迅速传播,使得杨宇的改革陷入了困境。
杨宇深知,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要让百姓真正了解改革的好处。于是,他决定亲自到民间去,向百姓解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他来到一个受灾严重的地区,看到百姓们生活困苦,心中十分悲痛。
“乡亲们,我是杨宇,我来是为了告诉大家,改革不是为了害大家,而是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杨宇站在高处,大声说道。
百姓们将信将疑地看着他。
杨宇接着说道:“我们会减轻赋税,让大家能够吃饱饭;会兴修水利,让农田不再受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大家都能有活干。”
一些百姓开始心动,但仍有一些人表示怀疑。
“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可别是骗我们的。”
杨宇坚定地回答:“我杨宇以人格担保,若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经过杨宇的努力,一些百姓开始理解并支持改革,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地区的百姓仍然对改革持观望或者反对态度。
在朝廷中,权贵们见杨宇在民间的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更加心急如焚。他们决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直接对杨宇进行人身攻击。
一封封弹劾杨宇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向皇帝的案头,指责杨宇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结党营私。
杨宇知道,这是权贵们的诬陷,但他一时也难以自证清白。皇帝对这些奏折也开始重视起来,对杨宇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杨宇,这些弹劾你的奏折,你如何解释?”皇帝在御书房中质问杨宇。
杨宇跪地说道:“陛下,臣一心为公,绝无半点私心,这些都是诬陷。”
皇帝沉默不语,杨宇的心也沉入了谷底。他知道,自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不能尽快摆脱困境,改革必将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