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在京城的日子里,凭借着自己在地方改革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渐渐引起了一些朝廷重臣的注意。在刘尚书等人的推荐下,他终于获得了面见皇帝的机会。
这一天,阳光透过紫禁城的琉璃瓦,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杨宇身着整洁的官服,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踏入了皇宫的大门。
进入大殿,杨宇跪地行礼,不敢抬头直视龙颜。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审视着下方的杨宇。
“你便是杨宇?听闻你在地方有诸多改革之举,且颇有成效,今日朕倒要听听你有何高见。”皇帝的声音威严而深沉。
杨宇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今之大明,虽表面繁荣,然内忧外患仍存。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赋税沉重,官场腐败之风盛行,若不加以改革,恐危及社稷。”
皇帝微微皱眉:“那依你之见,当如何改革?”
杨宇侃侃而谈:“首先,当清查土地,重新分配,使耕者有其田;其次,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选拔清正廉洁之士为官;再者,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桑,发展工商,以富国强民。”
皇帝沉默片刻,说道:“你所言虽有道理,但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操之过急,恐生乱子。”
杨宇连忙道:“陛下,臣深知改革之艰难,但长痛不如短痛,若此时不果断行事,日后积重难返,悔之晚矣。”
皇帝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犹豫:“此事朕需再思量思量,你先退下吧。”
杨宇无奈,只得告退。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推动改革的决心。
回到住处,杨宇开始着手撰写详细的改革方案,准备再次进谏。然而,他的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恐慌。
朝廷中一些守旧的大臣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这杨宇初来乍到,便口出狂言,妄图改革,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位大臣愤愤说道。
“是啊,若真让他得逞,我们的利益岂不是要受损?必须想办法阻止他。”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于是,他们开始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诋毁杨宇的改革方案。
“陛下,杨宇的改革方案过于激进,会破坏祖宗之法,引发社会动荡。”
皇帝本就对改革之事心存疑虑,听了这些谗言,更是犹豫不决。
杨宇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决定拜访一些中立的大臣,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一位大臣的府邸中,杨宇诚恳地说道:“大人,改革乃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造福百姓。还望大人能明辨是非,支持改革。”
这位大臣沉思片刻:“杨宇啊,你的想法虽好,但此事关系重大,我也需谨慎考虑。”
尽管遭遇了重重困难,但杨宇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朝会上,他再次慷慨陈词,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陛下,如今国势危急,若再不变革,大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臣愿以性命担保,改革必能成功,使大明重现辉煌。”杨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皇帝被他的坚定和忠诚所打动,终于下定决心:“好,杨宇,朕就命你为改革大臣,推行你的改革方案。但你需记住,若有差池,朕绝不轻饶。”
杨宇跪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
从此,杨宇正式踏上了改革大明的艰难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