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接受了朝臣的建议,想要摆大周太子一道,让他去边境。
无论如何,国难当前,先把蛮夷问题解决了才好,既然不得不承认大周太子的身份,那就压榨他的价值。
皇帝在逼迫大周太子上战场。
也笃定,只要他上了战场,就一定回不来,
所以,也不介意先给他一些甜头,光明正大的承认了大周太子的身份。
甚至赐威武大将军,可调动一部分边境大军。
甚至表示,只要大周太子能灭了蛮夷,解了边境之危,那皇帝便退位让贤,把皇位还给大周太子。
此言一出,整个大周都震惊了。
最震惊的,是李元齐。
皇帝什么想法他知道,但是令他震惊的,是大周太子这个人。
以前说不通,想不明白的一些问题,在大周太子这个人一出现的时候,便有了答案。
那些没有人得好处的事,并非真的没有人,而是那个人就是大周太子。
从前他藏在暗处,没有人知道。
却如鱼得水的拿到了所有好处。
真真正正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而自己,也成也了其中的一枚棋子,而不自知。
李元齐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他有预感,这个大周太子,要比李元漼李元晋难对付得多。
那么大的事,整个朝廷居然毫不知情,对方都出手过,他也没有半点消息,被人活生生的钻了那么大的空子,一无所知,这大周太子,不可小觑。
李元齐当即入宫,把事情告知皇帝,在大周太子的事情上,皇帝也没有懈怠,一番商讨过后,加派了人,务必要把大周太子架在边境,也要他死在边境。
和他们设想的一样,在民族大义面前,大周太子根本没有拒绝的可能,接了皇帝的请求,从江南直奔边境而去。
这一场战役,万众瞩目。
老百姓们却不知道:
此时,边境的将军,官员,全部都得到了皇帝的密令:
杀了大周太子。
皇帝向来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之人,这个时候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自然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大周太子扼杀在摇篮中。
他也确实安排得很细致,从将军小官,虾兵蟹将,侍卫暗卫,还有地痞流氓,山贼女子,只要有一方得手就好。
到这个时候,他也依然没有把大周太子放在眼里。
直到边境传来一封一封的捷报,却始终没有他的人刺杀成功的消息传来,他才开始有些急
了。
又下了一道道密令,出动自己的可用之人去除了大周太子。
而此时,大周太子已经彻底平定了蛮夷之患,打了蛮夷落花流水,直接歼灭了蛮夷的精锐部队,蛮夷四下逃窜。
想要再次卷土重来,怎么也得几十年以后了。
这个消息在全国散开去,百姓们举国欢,庆,恭迎大周太子回京。
对于老百姓来说,皇帝是谁太子是谁根本不重要,他们只认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的人。
虽然说大魏的天下,出现大周太子怎么都不合时宜,但是眼下,却是十分和谐。
既然大魏皇帝承认了大周太子,那么对于国家的英雄,没有人吝啬称赞。
宋弗也得到了陆凉川平安的消息,心中喜不自胜。
去香堂给菩萨上了两炷香,才回了院子。
如今,她梳着闺阁女子发髻,看起来就和普通闺阁女子一般无二。
一开始流苏这般梳的时候,她还有些不自在,流苏说,现在她不出门,在家里随意些也不碍事,慢慢也就习惯了。
此时,她坐在小轩窗,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只要在战场上无碍,接下来便是坦途。
皇帝的人,根本伤不到陆凉川。
很快,陆凉川就该进京了。
流苏从门外进来,拿了一个盒子过来,打开盒子,里面是熟悉的药丸。
宋弗看着药丸,微微皱眉,轻叹一气:
“还得喝多久?”
流苏笑道:“公子说了,等娘娘身体好了,便不用再喝。”
宋弗还想说,但是一听到公子两个字,到底歇了气,乖乖的把药吃了。
朝堂上,死气沉沉。
虽然边境的捷报一封封传来,但是大家脸上,都不敢有喜意。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总感觉自己这个位置已经坐不安稳。
大周太子出世也便罢了,重点是大周太子出世,他却没有办法阻止,而且对方还立了那么大一功。
一想到这功劳还是自己送的,他就堵心得很。
除了皇帝,李元齐也很不舒服。
到这个时候,他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们还是轻敌了。
大周太子比他们以为的,还要厉害。
就连大周太子的出现,都不是突然,而是早有预谋。
甚至对方早就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他们往套里钻。
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北境,得到军功。
而且,说不好当初北境那些不好的消息,其实都是大周太子故意传回来的
。
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李元齐倒吸一口凉气。
大周太子的实力,比他以为的,要远远多得多得多。
他们所有人,对大周太子想当然的以为,都太过浅薄。
他们轻敌了。
可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哪怕他们后知后觉的想起,也于事无补。
眼下最紧要的,只能是杀了大周太子。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只是,杀太子这种事情,皇帝比他更积极,却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他们派出去的人,全部石沉大海。
李元齐面色很难看。
底下的大臣也都低着头,一言不发不敢说话。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要杀大周太子,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私底下的动作,都要通过许多大臣去交代,也不是秘密。
只是,现在失败了。
那么多人,那么多手段都没有成功,除了大周太子的厉害,也或许:他们所有的动作其实都在大周太子的视线当中。
当想到这里的时候,许多大臣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一身冷汗。
若真是如此,那这场战役,大卫朝廷必败无疑。
大周太子名正言顺,且现在又有军功在身,而大魏朝廷却拿大周太子没有任何办法,那么,大周太子回归朝廷,势不可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做的再多,其实都是无谓的挣扎,已经没有必要。
一些大臣想到这里,已经开始在琢磨着,如何对大周太子示好,如何跟大周太子牵上线,如何能保住自己一府的性命。
大周太子势不可挡,大魏,命数已尽。
皇帝抚着心口,询问大家解决的办法。
但底下却无一人发言。
大家都看得出来,现在是什么情况,做再多,怕也只是无用功。
而且,这个时候出头,若是被大周太子知道,定然吃不了兜着走,谁也不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
皇帝什么心思,大家心知肚明,皇帝和大周太子是你死我活的局,但是他们作为朝臣,没必要赔上自己的性命。
皇帝看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气得喉头一口老血上不来也下不去:
“很好,都不说是吧?既然都不说,那便全部拖出去砍了。”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底下一阵骚乱中,大臣们纷纷跪地求饶。
“皇上饶命,并非微臣不想办法,实在是这大周太子来势汹汹。”
“是啊是啊,派出去的那些人也都没有音
讯。”
“皇上,边境太远,微臣有心无力啊……”
刺杀大周太子的事,大家都在私底下悄悄的做,并没有放到明面上来。
但是现在被皇帝这么一吼,大家也顾不得了,保命要紧,什么都说了出来,皇帝只觉得头晕目眩。
这下,里子面子都没有了。
他看着底下这一群大臣,眼冒金星,
“废物废物,一群废物。”
李元齐见着这一幕,眉头紧皱,站了出来,说了几句好话,算是保住了各位大臣的命。
皇帝头疼,直接散了朝。
各位大臣离开时,依旧心有余悸,脚下的步子也快了几分。
皇帝把李元齐留了下来。
大周太子出现,对于这些大臣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出了事,朝堂上所有的人都想明哲保身,只有李元齐,和他是立场一致的。
若大周太子回来,一定也不会放过李元齐。
若说现在,朝堂上有谁是真正的尽心尽力想要杀了大周太子,非李元齐莫属。
李元漼作为太子,其实也吓得够呛,但是皇帝心知他的性子,根本支楞不起来,也就不指望他。
御书房里,气氛有些紧张。
皇帝站在窗前,看着跪在下头的李元齐,没有让他起来的意思。
“对于此事,你可有看法?”
李元齐:“回父皇的话,绝对不能让大周太子活着回京。”
皇帝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朕不知道吗?朕说这件事怎么办?”
要怎么做,才能不让大周太子活着回京。
皇帝心中急切,说出口的话语气也快了几分,听起来有些伶俐。
李元晋开口:“父皇,我们派出去暗杀大周太子的人,无一例外失败,便得另外想法子。
“现在,我们在明处,他在暗处,我们不能在明处动手,这是我们最大的掣肘。”
皇帝表情变幻:“你的意思是?”
李元齐:“我们要想办法能在明处对他动手,而不是暗处束手束脚。
“若能正面解决,他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把战场放到明面上来,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
皇帝点头:“如何放到明面上。”
李元齐抬头,看向皇帝,语气阴狠:
“这就要看父皇舍不舍得了。
“父皇可让太子前往边境,以感激大周太子为国效力的名义,迎接大周太子回京。
“一来,可以彰显父皇的诚意,二来,可
以让太子想办法动手,太子到了,他不可能不见。三来,若第二条失败,若太子在边境出了意外,又有证人证物的话,那我们对大周太子出手,便明正言顺。”
“用一个太子,换另外一个太子……”
皇帝听完,陷入沉思。
这确实是个好方法。
太子他本就不喜,若能换了心腹大患,实在值得。
“但是,让太子前去,皇后不会答应。”
说着他看向李元齐,似乎是在思索,做这件事,让李元齐去,效果会不会更好。
李元齐知道皇帝的顾虑,也察觉到他的犹豫,低头开口,把李元漼身中剧毒,本就命不久矣的事说了。
只是,他没有说是自己动的手,说的是李元晋给李元漼下了毒。
皇帝听完,表情震惊错愕。
差点没站稳,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他知道几个儿子在底下斗得凶,但万万没想到,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李元齐似乎是怕皇帝怀疑,为什么李元漼中毒了他没有,后面补充解释了一句:
“晋王对儿臣也下了毒,只不过被儿臣的人恰好察觉而避免了,但太子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太子知道晋王对付了他,只不过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花满堂事件,就是太子想要给晋王一个教训,他可能没想要晋王的命,不过事情出了差错,才有了那般结局……”
李元齐为了在这件事里把自己摘出去,不得已把花满堂事件套在了太子和晋王头上。
皇帝听完这番话,脸上表情变幻。
看向李元齐的目光,满是复杂。
李元齐莫名被看得心虚,但是不敢显露半分,低着头等着皇帝说话。
皇帝看了许久,才收回目光。
他抬手按了按眉心,似乎是不让自己去想太多。
随后开口:
“朕会想办法,让太子出京,朕希望你,尽量保住太子的命。
“若不能,也一定不能让大周太子再活着。
“珍惜太子这条命。”
“是,父皇,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李元齐心中默默松了一口气。
对皇帝详细说了自己的计划。
皇帝听着,没有答,也没有否认。
他向来不喜太子,不过碍于曹家,才立了太子做储君。
但这些年,他对太子并不上心。
也一直默认用他当做李元晋和李元漼的磨刀石。
失一个太子,他并不觉得心疼。
只是,一想到要再失一个儿子,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