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对一些关于鸟的知识的科普,不想看的就看下一章哦)
“这人咋跑这么快呢?不管了,先去看书最重要。”
旋即,雷却克立马跑到了书店,拿出那张卡后顺利进去了。
开始仔细的看起书来。
新西兰几维鸟:新西兰的国鸟就是几维鸟,身体长度与小鸡几乎相同,虽然几维鸟都身材短小,但是嘴巴却十分的尖锐,由于翅膀的过度退化容易遭受到外界物体的刺激。
所以几维鸟在正常情况下都在夜晚步行,它的食物也比较单调只是一些泥土里的昆虫,几维鸟是新西兰的独特物种,所以几维鸟就被新西兰推举为国鸟。
虽然几维鸟与其他正常鸟类不同,它不能和其他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在澄碧的蓝天里高傲的驰骋,但是它的宿命却如此的美妙。
首先它久远生存历史就已经确定了它的历史地位,从目前可考察的历史来看,几维鸟几乎可以与恐龙平起平坐。
“哇,那么牛逼的吗?我得好好看看。”雷却克夸奖的说道。
几维鸟几乎没有什么天敌,虽然生存能力十分弱小,但也坚持到了现在,新西兰人也被这种励志的精神而感动,在古老新西兰人眼中几维鸟正是勇敢者的象征。
而几维鸟恰恰成为了新西兰长久以来遇到困难的精神寄托,因此在一度的讨论热潮中还要将新西兰的国旗加上几维鸟,当然梦想至今都没有实现。
“原来如此,看来几维鸟也是够厉害了,算了,找其他看看。”
雷却克开始翻动她的书页。
“哇哦,唐朝时期居然喜欢养鹦鹉,我要仔细看看。”
雷却克表示她很感兴趣。
根据唐朝相关史料的记载,岭南曾经进贡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知名度很高,浑身雪白,并且非常的聪明,能说会道。
同样,这只鹦鹉也受到了杨玄宗以及杨贵妃的喜爱并且他们还给这只鹦鹉取了个名字,叫做“雪衣女”。
而且这只鹦鹉非常聪明,平时人教它一些诗词也能熟练地背出来,比普通小孩还要聪明。
只不过可惜的是,这只鹦鹉并没有活多久后,就被另一只非常凶猛的老鹰给弄死了。
对于这件事情,皇宫里的人都感到非常惋惜,甚至还为这只鹦鹉建了一座专门的鹦鹉冢。
虽然在唐朝时期,鹦鹉很受人们欢迎,不过生活在皇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们都非常害怕这种鹦鹉,因为鹦鹉可以学人说话,如果不小心哪天在鹦鹉面前说了小秘密,被鹦鹉说了出来,就会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皇宫内,民间也有一些富裕的人,也会养鹦鹉。
那个时候的人们非常向往家中有鹦鹉,并且有美人相伴,在月光之下赏酒逗鹦鹉,岂不妙哉!
“古代人真会玩。”雷却克说道。
甚至还有人写出了有关鹦鹉的悲伤故事:有一个女子养了一只鹦鹉,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也会对话,但是由于女子的意外去世,导致鹦鹉悲痛万分,然后鹦鹉开始绝食,最后随着主人而去,他们最后应该会很幸福的吧,应该会的,绝对会的。
雷却克继续翻动她的书页。
“哇哦,竟然还有关于乌鸦的一些小故事,我得好好的端详端详才行。”
现在的华夏社会提到乌鸦多是不祥之兆,说到这个词人们都会眉头紧皱,有一种强烈的厌恶和反感,虽然“乌啼兆凶”一直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形象。
但是回溯华夏的历史长河,乌鸦并不是总具有负面的含义,从原始先民“阳乌载日”的神鸟,到秦汉之际的“孝鸟”,再到宋朝之后的“恶俗之鸟”,便可看出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变迁。
一、关于阳乌载日的乌鸦传说
华夏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鸟崇拜”是华夏文明中不可忽视的风景。
从大量的文献和传说中可以看出,乌鸦是许多古代民族的图腾信仰。
比如:在内蒙古的小河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目前国内最早的文字属性符号——大型鸟类酒壶。
专家解读图幅认为是“玄鸟生商”的意思;汉代出土了大量的三足乌器皿;先秦古籍中指出“鸟夷”是女直先民,她们对乌鸦崇拜由来已久;古代阿尔泰语系阿萨克民族的分支克烈、乌孙都流行崇拜乌鸦之风,乌鸦不但是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飞禽,更可能是他们的图腾神。
在我国殷虚出土的甲骨文中便记录了,当时日出、日落都要礼拜。
在周朝发生时日时,只有周天子才能“于朝击鼓,于社杀牺牲以祭。”
正是因为人们对太阳非常关注,人们看到太阳中有个黑点时,便会认为是黑色的鸟儿飞到太阳中,以此传达人们对太阳的虔诚信仰。
乌鸦通体是黑色,仿佛经过严酷历练一般,和太阳一样朝出暮归,在高空自由飞翔,让先民认为黑鸟便是乌鸦,于是便有了阳乌载日的说法。
商朝时期,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说法;“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殷商的祖先契是玄鸟变成的。
这里的“玄”便是黑色,同时也是北方的意思,因为阿尔泰地区的游牧民族用四种不同的颜色描述方位,其中黑色就是北方,玄鸟可能就是乌鸦。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东海之外大壑(hè),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zhuān)顼(Xū)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焉,甘水出焉。”
远古时期少昊国是东夷部落,她们把鸟作为图腾信仰,少昊的意思就是太阳神。
春秋战国后期,统治者渴望在思想上实现大统一维护国家稳定,于是统治者提倡仁孝,并且确立孝廉制度来加强管理,儒家学说中的忠孝文化成为考试内容。
齐国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五德始终说”,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五德,不断轮回代表王朝的更替,天子必须具备其中一种德行,如果衰落了,另一种德行兴起,王朝便被更替。
在华夏早期的时代看来,舜土、夏木、殷金、周火,不断轮回周而复始,秦朝和汉朝属于克制周的水德而尚黑,于是从衣袍到旌(jīng)旗,都以黑色为尊。
黑色的乌鸦作为孝鸟便被统治者所拥护。
二、秦汉的孝鸟形象
秦汉时期,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认识不断加深,古老的神话传说已经不足以让民众信之,对太阳的崇拜减弱,承载太阳含义的乌鸦也不再具备神秘色彩。
乌鸦神鸟地位逐渐被孝鸟所替代。
全身漆黑的乌鸦飞到统治者的宫殿,再加上原始社会神鸟的身份,经统治者稍稍结合便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哦,原来如此。”雷却克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说道。
《本草纲目·禽·慈鸟》中曾经记载:“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于是便有了乌鸦有反哺之意的注解,小乌鸦被喂养长大,当老乌鸦年纪大了,无法觅食,乌鸦便会四处寻找食物并弄得可口,报答父母。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
在统治者眼中,乌鸦的孝顺之德被无限放大,王公大臣皆进献三足乌作为贺礼,彰显统治者的仁孝,给普通民众作为典范。
统治者将孝义的观念灌输到寻常百姓中,乌鸦孝鸟的地位不断的巩固。
其实在华夏古代,文人墨客描述的乌鸦反哺,孝顺仁义并不常见。
相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是乌鸦食腐肉,包括人类的尸体。
战争过后,战场上有成千上万为国牺牲的战士的尸体,被乌鸦旁若无物的肆意啃食,给人们带来不适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乌鸦的厌恶之情逐渐超越了乌鸦仁孝的原有含义,乌鸦的形象也最终演变成一种文化禁忌。
宋代以后,乌鸦禁忌在中国成为一种普通的文化现象。
三、恶俗之鸟的地位
宋代时期,乌鸦正式变成了不祥之鸟的象征。
随着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尤其是南宋时期,南方文化逐渐成为了主流文化,从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最能体现对乌鸦的态度。
南宋的着名诗人范浚《杂兴诗》:“鹊噪得欢喜,鸟鸣得憎慎。”
南宋着名学者朱熹对《诗经》中“莫赤匪狐,莫黑匪乌。”一句的注解说: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乌,鸿,黑色。皆不详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则国将危乱可知。
“看来到了宋代,乌鸦的形象就不像以前那么讨喜了,嗯,原来如此。”雷却克露出了一副明白的表情说道。
此时乌鸦的“神鸟”地位骤然下降。
虽然人们有着神话作为历史的记忆,但是人们更愿意在现实中找到事物代表的真正含义。
乌鸦有着异常灵敏的嗅觉,可以远距离闻到尸体散发的微弱气味,加上对腐肉的喜爱,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因而成为了死亡的象征,乌鸦的叫声也就成为了生命结束时的丧钟。
最后,就塑造了一个乌鸦的负面形象。
“乌啼兆凶”也就慢慢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主流意识。
“想不到啊,乌鸦竟还有这般传奇的色彩故事,历史真是一本难以揣测的神秘书籍啊,似乎历史总是会那么的惊人的相似,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雷却克感叹道。
雷却克大致了解了大多数鸟的名字之后,便离开了图书馆。
刚好碰到了鸟书珍。
“谢谢!”
“不用谢,没事就常来看看吧,毕竟这年头像你这样喜欢看书的人已经很少了。”
“好的。”
随后雷却克又与古图、启辰、蓝兴他们相遇了,他们又快速的前往了第八站。
ps:马上就要写到第九站了,真TM兴奋。
(保留了,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