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威校尉,听名字就知道很威风,但不如什么讨寇、讨逆校尉那样。
那些校尉,一听就知道是讨伐敌人的。
而立威校尉,不一定需要讨伐敌人,但也不一定不用讨伐敌人,很适合冯方。
让冯方做校尉,也是韩飞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是冯雪父亲,会带兵,做个校尉先练兵,然后打算派他镇守一方,也不要他面对什么强大的敌人。
只要他如同程奂那样起个威慑的作用。
有的地方不容易起战事,但必须有大将镇守。
如今冀州有祸患,很多能力不强也不弱的人都在观望。
如果能一统冀州,那很多人会来投奔冀州,极有可能亲自来投。
人心就是这样。
虽然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雪中送炭呢?
毕竟雪中送炭,也等于是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中。
“多谢主公,属下必为主公效死。”冯方一听,大喜过望,满脸激动,赶忙单膝跪地抱拳道。
“呵呵,子正快快请起,我有子正,如鱼得水也!”韩飞笑着将冯方扶起来,继续说道:“子正可在邺城寻一好府邸,飞愿为子正出些钱财。”
“多谢主公,属下家有余钱,不劳主公操心。”冯方高兴道,恭敬的站着。
韩飞这样说,是不打算软禁他冯家了,他心中开心。
当然,让他在邺城寻府邸,家人安全也交给了韩飞,如果他外出,家人也算质子。
但他也不在意,心中反而高兴,自己女儿嫁给主公,自己忠诚于主公,冯家在邺城安家会更好。
“呵呵,也好,吾让亲卫陪同子正,待子正安定好家眷后,自来州牧府即可。”
韩飞微笑道。
“诺!”冯方笑着应诺。
“嗯,今日州牧府设宴,子正早来!”说着韩飞站起身,准备离开。
“诺!”冯方恭敬行礼。
看着韩飞的背影,冯方满脸感激之色。
果然,主公还是在意雪儿的,也在意他冯家。
冯家,当兴。
......
“你们知道吗?韩冀州又纳妾了!”
“什么?冀州牧又又又纳妾了?”
“没错,据说,是冀州第一美人冯家女呢!”
“没错,听说州牧正妻是蔡大家之女,长得如那仙女般美貌。还有州牧的几个妾,也都是美得不得了!”
“我知道,我三姑家的侄女在州牧府做侍女,据我三姑家的侄女说,韩冀州妻妾,都是貌美如花,长相绝色,美得不似凡间女子。”
“真有那么美?”
“就有那么美!”
“冀州牧年纪轻轻,有勇有谋,英明神武,文韬武略,文武双全,娶那么貌美的妻妾,很合理!”
“没错,州牧乃仁义之君!”
“有道理有道理!”
“对!”
“大善!”
“哈哈,笑死我了,李二麻子,你还装起文化人来了。”
“张狗蛋,汝信不信吾打汝?”
“扑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李二麻子,你想笑死我,好继承我家那几亩地吧!”
“汝......”
“哈哈哈!”
邺城人议论纷纷。
......
青州。
济北国卢县。
城中一间屋子里,两名长相俊美的男子正在院中商议。
“德儒,天气愈冷,想必此时黄巾也不会劫掠,我等正好可以前往邺城!”
年长些的男子看着年纪稍微小一些的青年说道,脸上带着喜色。
“兄长,我们这时候去投韩冀州,会不会太早了?要不我们先想办法回清河?”年纪小些的男子有些迟疑。
这时候冀州还在对付袁绍和公孙瓒,自己和兄长或许还是在观望观望。
两人正是清河崔家崔琰与崔林。
崔琰是兄长,字季珪,今年三十一岁,长相俊美,双眼有神,生有一部虬髯,看起来颇有威严。
崔林是崔琰从弟,字德儒,今年二十九岁,同样长相极为俊美。
崔琰带着崔林两年前出门,与公孙方等人结交,然后就去郑玄门下求学。
但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联合青州黄巾攻破了北海,他们便和郑玄的其他弟子到不其山躲避。
那时很难买进粮谷,郑玄没有办法,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
崔琰等人也被遣散,当时又到处都是盗寇,他们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
前些时日听说家乡冀州有变故,于是想方设法朝着冀州赶去。
但贼寇很多,为了躲避贼寇,如今也才到青州济北。
“德儒,我父已经派人来消息说了,今韩冀州只有袁绍与公孙瓒两个敌人,且两人都被韩冀州挡住,必不可为。此时不投,更待何时?”
崔琰眼中有着神采,坚定的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韩冀州亲近我冀州人,这也是为兄欲先前往邺城的原因。且,我等年纪也上来了,至如今还一事无成,直接回清河,总归有些不妥。今我等直接去邺城,若是韩冀州不可辅,我等再回清河不迟也!”
他想去邺城,主要还是因为听说韩飞特别亲近冀州人。
沮授为师,田丰审配耿武等为谋士,李厉刘惠等人分掌州事。
张合高览等冀州人为大将,还有那个朱灵,据说杀了数十个敌人,韩冀州直接在三军将士面前亲封朱灵为军司马,想必很快就能成为冀州大将。
说实话,这韩飞真的太亲近他们冀州人了,自己身为冀州人,本就对冀州有归属感,此时不投韩飞,更待何时?
自己如今都三十有一,家中妻儿都很崇拜自己,父亲和崔家众人都很看着自己,要是一事无成的回清河,岂不是丢脸?
虽然他们不会说什么,但有成绩再回去,更好些。
自己和田丰等人都是冀州名士,想必韩冀州也不会亏待自己。
到时候看看韩飞是否是合格的君主,若是是的话,自己便可以投靠。
离家两年了,说不想家是假的,但没有成绩,还是缓些时日再回不迟。
要不是听说韩冀州仁义,有勇有谋,对冀州人亲近,或许自己宁愿继续在青徐等地观望,也不想回家。
“嗯,我听兄长的。”崔林一听,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