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1章 两国丈争锋

    伏完老匹夫,出处与董氏作对。

    董承轻哼一声,“陛下,那陈纪并不在长安。老臣觉得,还是贾诩更适合。”

    伏完呲笑一声,“董承,你或许不知道,陈元芳,就在刚赶到长安。”

    董承一愣,才想起来最近长安士子都在忙碌何休十年忌日。

    陈纪作为何休的最得意弟子,肯定要来参会。

    董承恼羞成怒,口不择言:“不其侯,你难道不晓得,前任大鸿胪乃是韩融,他是颍川人。岂能又推荐颍川人士担任如此要职。”

    “普天之下,岂能让颍川人连任此职。”

    韩融,出自颍川四长之韩氏。

    董承的一番话,彻底惹恼了庭外的颍川人。

    外面一个稚嫩的男声响起:

    “董承,休要胡说。俗话说,举贤不避亲。你作为当今国丈,岂能有门户之见。”

    “就是,我们颍川多俊杰。那汝南袁氏尚且可以四世三公,为何我们颍川人就不能连续担任九卿?”

    刘协问:“何人在外面喧哗?”

    外面喧哗戛然而止。

    宦官禀报:“陛下,说话的是钟繇、荀攸、陈群、韩浩等四人。”

    贾诩一听,惊讶的差点掉落下巴。

    天啊,颍川四长的年轻一代最杰出的弟子都在外面,就差一个荀彧了。

    特别是那个羞辱了他一次的荀攸,没想到还有胆量来到皇宫。

    转眼间。

    御前侍卫也把钟繇等四人“请”进了朝廷。

    钟繇最年长,其实并未喧闹说话,但还是率先行礼告罪。

    陈群是个胖脸小伙,他刚表了郎官,这次是走了上层关系,进宫见世面的,没想到居然遇到了紧急朝议。

    陈群年轻气盛,听到董承防备颍川人的话,率先发了牢骚。

    陈群一看钟繇要戴罪,大声嚷道:“钟叔叔,话都是我说的,岂能你来顶罪。”

    贾诩低声问身侧的京兆尹杨众,“哪个是荀攸。”

    杨众指了指一个看起来木讷的年轻人,“他就是荀公达。”

    贾诩斜眼一瞧,荀攸一副苦瓜脸,其貌不扬。

    荀攸旁边就是韩浩了,长得倒是魁梧,人高马大,一点也不像是个文人,反倒更多像武夫。

    贾诩打了个哈欠。

    杨众低声问:“文和不舒服?”

    “不是,有些倦意而已。”

    贾诩不是倦意,更多是毒瘾犯了。

    他收集三国武将卡的毒瘾又犯了。

    要不要开口为他们求情?

    董承却不给贾诩机会,不依不饶,“陛下,这四个郎官无视汉律,无故喧哗,理当掌嘴一百。”

    牛逼。

    一百巴掌下去,保管四个人变成猪刚鬣,身子弱的,甚至有性命之忧。

    董承居然敢开口,要同时拿下颍川四子。

    果然。

    众人像看傻子一样叮嘱董承。

    董太后瞪了一眼董承。

    这些年,颍川才子像山泉一样爆发,人才辈出,树大根深,不知道多少人在全国各地担任幕僚。

    荀攸突然大声疾呼:“董承,陈群是陈纪之子,他闻言有人诋毁他父亲,情不自禁为父亲仗义执言,此乃孝心,何罪之有。”

    大汉以孝治国,大汉的察举机制,也就是俗称的举孝廉,就包括了一项:举荐孝子。

    陈群为父直言,此乃孝道。

    孝道和汉律,孰轻孰重?

    情理和法治的取舍,并不好评判。

    刘协也不傻,他把皮球递给董太后,问道:“太皇太后,不知道此事,该当如何?”

    天子这是请教长辈了。

    董太后斟酌片刻,头痛欲裂,应道:‘都是些年轻后辈,罚他们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郎官一年俸禄不过几百石,对于世家子弟来说,毛毛雨。

    如此收场,也好。

    刘协笑道:“那就依照太皇太后的意思办。”

    钟繇、荀攸、陈群、韩浩四人急忙行礼:“谢主荣恩。”

    他们身份低微,并没权利呆在朝堂。

    他们四人说完,拱手拜别。

    朝堂又恢复了宁静。

    言归正传。

    刘协开口总结,问道:“董承、伏完分别举荐贾诩、陈纪担任大鸿胪。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贾诩一个眼神,杨彪无奈,首先禀报:“陛下,老臣不同意董卫尉的意见。贾诩并不适合去担任大鸿胪。他名声不太好,仇人很多,很难说没有得罪马腾、韩遂。”

    西凉军将领轰然大笑。

    靠,你们这是贬义,还是褒义?

    贾诩翻白眼。

    董承撇撇嘴,辩驳道:“贾尚书是武威人,在西凉颇有凶名,马腾韩遂岂会不知晓他,岂会危害他。”

    杨彪好人做到底,反驳道:“就算马腾不加害于他,如果谈判谈崩了,马腾翻脸约束文和,逼迫文和效力。又当如何?”

    伏完不失时机的插话:“陛下,老臣以为杨太尉所言甚是。大家别忘了,马腾当年就可是逼迫信都县令阎忠造反,阎忠不从,气愤而死。阎忠可是贾诩的老师。”

    伏完真塔木德能扯淡,把他老师阎忠的故事都讲出来了。

    阎忠善于察人,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器重他,称他有张良、陈平的英奇才略。

    阎忠乃西凉名士,擅长相面,这故事便传的很广。

    阎忠多次举荐贾诩,初举孝廉,官任郎官。

    可惜后来因为党锢,贾诩困足西凉,仕途停滞不畅,还阴差阳错落草为寇,直到遇到董卓奉诏上洛。

    伏完提的,都是些烂谷子旧事。

    看来,伏贵人突然怀孕,让伏完有喜有忧。

    可怜天下父母心,伏完急迫的寻找外援靠山,以制衡董贵人一派。

    这大汉的后宫乱的很,不知道多少大汉皇子夭折,死于非命。

    贾诩并不介意伏完的恬不知耻的抱大腿。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贾诩想到这些,禀报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其侯所言甚是。微臣资历浅,不足以担任九卿。”

    董承嚷道:“历经董卓、王允之事,长安大伤元气,早已禁不起战火。不其侯,你若觉得贾诩不适合担任大鸿胪,那你以为何人可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