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也不打谜语,这个股份制说起来太复杂。
他言简意赅道:“这样吧,蔡中郎、元常两位都是书法大家,就算是以技术入股份,各算十万钱,也就是各占一成如何?”
不用出钱,就算一成股份,那不就是有一成收益?
天上掉馅饼?
蔡邕、钟繇二人面面相觑。
蔡邕神色有些不自然,人老越是要脸。
蔡邕斟酌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文和,老朽虽然家徒四壁,这么多年四处躲藏,确实废了许多资材。不过呢,老朽还是有些字画值几个钱的,想来可以抵扣些钱财。”
贾诩急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么好意思让你变卖字画筹钱呢。这要让世人知道了,晚生还不被人吐沫吐死。”
蔡邕性子倔强,打定主意,很难改变,这也许是读书人的臭脾气。
蔡邕笑了笑,“文和多虑了。老朽这么说身子不太好,说是书写范本,其实出力不多。老朽不能白占你便宜,再出五万钱补偿,你看如何?”
贾诩有些犹豫。
蔡琰看父亲死要面子,急忙开口圆场,“将军,无需多虑。奴家夫家还有些钱财。我们父女凑够五万钱,并不难。”
贾诩看蔡琰诚恳的表情,暗道可惜了这么美的佳人,居然嫁人了。
贾诩忍不住八卦,鬼使神差问:“不知道夫人的夫家贵姓?”
蔡琰面有羞涩,神情落寞,回答:“奴家夫君乃卫仲道,乃是河东卫家。”
大汉河东卫家可不简单,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的后裔。
卫家虽然落寞了,但威望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蔡邕这老小子,倒挺会找女婿的,这亲家不赖。
可惜卫仲道英年早逝,白白让蔡琰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贾诩讲清楚了这些,知道蔡邕却是可以拿出数万钱财,也知道拒绝就是看不起人家了,连忙点头应允。
钟繇一看老师都补贴了五万钱,他也不好意思白嫖。
钟繇开口道:“老师出资五万钱,那我就出八万钱。”
贾诩好奇,“元常。你师傅出五万,你为何出八万?”
钟繇笑道:“师傅才艺抵五万。我书法自然不如师傅,勉强可以抵抗两万。”
五比二?
钟繇的意思是他的才华不及蔡邕四成。
钟繇这老小子,人精啊,不着痕迹的拍了一顿蔡邕的马屁。
蔡邕闻言,满脸笑容,没好气嚷道:“元常,需要胡来。为师知道你最近卖字有些余钱,但是朝廷许久没有发俸禄,手头并不宽裕。文和又不差钱,你尽一份心意即可。”
钟繇还待辩解。
蔡邕佯装恼怒,干脆当初拍板道:“行了,古人云名师出高徒。名师和高徒都是相辅相成。你的书法技艺已经青出于蓝胜于蓝。”
“为师出五万,你也出五万吧。”
钟繇无奈,只能首肯。
投资有回报,有名又有利。
何其妙哉。
现场其乐融融。
最终,相互推诿一番,一百万股本谈妥。
贾诩吩咐杨修笔墨伺候,当场书写股本契约:
杨彪杨修父子出资二十万,占两成股份。
蔡邕钟繇各出资五万,加上技术入股,各占一成股份。
贾诩和万年公主出资六十万,占五成股份。
写到这里,众人不解了。
蔡珍嚷道:“叔叔,为何出资六十万,却只占股份五成。还有一成给谁?”
贾诩心中早有答案,应道:“那一成,我准备当作流动干股,如果赚钱了,作为工匠、其他工作人员的奖金。”
“连工匠等人都有福利?”
贾诩诚恳回答道:“工匠们也出了力。不能因为他们没有身份,就疏忽了。只有善待每个参与印刷事业的人,生意才能做的长久,工匠才能尽力,不偷懒不懈怠。”
这时代,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工匠地位还不如农民。
世人多艰辛,又有几人能做到爱民如子,有福同享。
蔡邕感叹道;“文和真是有心了。你说起工匠,让老朽又回想起灵帝当年刻录石经。若非征召了成百上千的石匠,石经四十六块,打磨雕刻历经艰辛。”
贾诩看众人并无异议,便命令杨修写上:“工匠占股一成,由贾诩出资垫付。”
蔡琰站在一旁,看着杨修落笔,众人签字画押,顿觉贾诩是那么神秘莫测。
难道这就是公主喜欢他的理由?
贾诩得偿所愿,最后摁了手印。
大汉第一家官府股份制合作社就算完成了。
今日通过这个合作社,把弘农杨氏、颍川钟氏、大儒蔡邕绑架在一起。
简直不要太划算。
贾诩一兴奋,脱口而出:“那我们这个合作方式,就叫长安文化公司吧。”
长安文化能够理解。
不是应该叫什么行,什么庄,哪怕社团也行。
“公司”又是何意?
众人面面相觑。
还是蔡邕博学多才,思考片刻,抚摸山羊胡,怡然自得笑道:“文和,这公司两字起的精妙。”
“公司一词,可是出自《礼记·礼运》?”
蔡珍问,“爹爹,《礼记》真有公司二字?”
蔡邕回答:“公司,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杨彪也不甘寂寞,笑道:“庄子言,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众人鼓掌。
此地却是要有掌声。
牛逼。
二老不愧是大儒。
大儒就是大儒,张口就来。
贾诩一说公司,人家就就引出古典出处,谁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世翻译英文company的更是人才,居然能想到公司二字。
钟繇也活跃了起来,提议道:“长安文化公司,会不会有些俗套。两位老师在此,何不取个典雅一些的名字?”
钟繇这个家伙,每时每刻都在拍蔡邕、杨彪的马屁。
要不是年龄差距,贾诩都怀疑钟繇是不是惦记上了蔡府双娇,想当蔡邕的女婿。
蔡邕听了钟繇一席话,浑身舒坦。
哪有人不爱听好话的。
贾诩顺势当老好人,笑道:“圣人云,出事要有名。长安文化是有些俗套了。晚生抛砖引玉,还请蔡中郎开金口。”
蔡邕看了看杨彪,有些犹豫,“杨太尉在此,老朽何德何能。。”
杨彪其实很想起名,奈何名声不如蔡邕,何况蔡邕还是这个何休十年忌的主事,违心说道:“伯喈,你无需推辞。你乃是主事,你来起名,合适。”
钟繇笑道:“老师乃当今大儒,当之无愧。”
蔡邕沉思片刻,“我们印刷的第一卷书籍就是何休的《春秋公羊传注疏》,我们儒生一辈子研究来研究去,无外乎孔夫子的春秋。那就叫春秋文化公司,如何?”
不管好不好,蔡邕说了,众人纷纷叫好。
贾诩内心无奈,脸上含笑点头。
无所谓。
名字只是马甲而已,叫啥都可以。
春秋文化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万年公主又觉得不妥,加了个马甲。
雕版印刷合作社改称:皇家春秋文化公司,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