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说呢,陛下刚才尝了味道不错,那明日再让贵妃娘娘再送些来。”
费阁这是变相的再替贵妃说好话。
皇帝摆摆手道:“这味道是不错,但是糕点太甜,不能吃太多。”
费阁立即拍着马屁道:“那就请陛下赏给老奴吃吧。”
“呵呵,你这个老家伙,都拿走吧。”
“多谢陛下。”
难得今日皇帝松口,竟然答应了,费阁急忙就把贵妃送的点心端走了给自己吃。
皇帝翻阅着臣子们送上来的奏折,翻看了几本就再也没了兴趣,全是提及太子一事。
推荐建王,推荐逸王,甚至还有几本奏折上说让睿王先做上太子,以观后效再决定立谁为太子。
皇帝看的勃然大怒,这些臣子真是活腻了,立太子之事岂是这般儿戏的?
待费阁回来后,道:“陛下,丞相大人和几位文官求见。”
“宣。”皇帝气呼呼的扔下奏折,一脸的不悦。
“参见陛下。”
“都起来吧,什么事啊。”
早朝都不说,都下朝了又跑过来。
站在丞相身后的一位文官立即上前道:“陛下,臣来是有一事不明,请陛下解惑。”
“何事不明
?”
“近来边疆的战事已经了结,哈语达国也已传上奏折,说明情况,如今两国再无战事,为何杨秀丽还在军中不肯离去?难不成是想做女将军不成?”
文官的嘴巴确实毒,杨秀丽主持战事有功不论,却担心这杨秀丽霸占主将的位置。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旁的费阁听着话都有些生气,在心里骂了一句,一群白眼狼。
皇帝哼了一声,道:“这也是丞相想问的?”
丞相是文官中地位官职最高的,且朝堂上有很多他的学生,有些话他不便开口的,只有他的学生替他开口。
本来这些事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计较,但是刚才看奏折上都是提议太子人选的事,本就有些生气的,这会文官又提到这事,随然是在说边疆一事,但话中的意思却把矛头指向了皇帝。
意思是皇帝默认了这一切,才有了杨秀丽在军中不肯离去想要做女将军的想法。
丞相被皇帝这般质问,急忙跪在地上道:“陛下明鉴,臣今日进宫是有其他事情要与陛下商议,只是在途中和这几位臣子偶遇,并不知道他们要说这些事啊。”
皇帝对丞相的说辞根本不信。
身后的几位臣子还在极力证明。
“那丞相说说你来是要与朕商议何事?”
皇帝看着跪在下方的几人,眼中划过一抹冷意。
身为臣子,品行不端,口口声声是为了大燕朝,实则是怕被武将夺了权。
丞相忙道:“臣今日来是想说早先陛下赐婚臣的嫡女和镇北王的婚事,如今镇北王生死不明,臣一直是与陛下同心,但奈何家中女儿不依,整天寻死腻活,弄得家中不得安宁,肯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一听这事不禁冷笑道:“与天子家结亲本该是喜事一桩,没想到如今倒成了朕的不是了。”
丞相一听这话,心惊胆战道:“陛下怎会有错,是臣的女儿不懂事,臣本该多加约束,只是嫡女的母亲早年已经去世,家中老母甚是疼爱,臣也是无法这才恳求陛下。”
“呵呵,是吗?丞相的意思是朕还该感谢你了?”
丞相是拿着家中老母在压制陛下,整个大燕朝谁不知道丞相老母曾经是皇帝的奶娘。
就算是太后对丞相的老母亲也得给上一分薄面。
如今丞相搬出老母亲就是逼着要让陛下同
意退婚一事。
他家女儿国色天香,嫁给镇北王本该是良缘,但如今镇北王生死不明,且朝中局势动荡不安,丞相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受苦。
若这婚事不退,日后是其他的皇子登上皇位,那他这女儿就是死路一条啊。
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大好姻缘耽误在镇北王身上。
这才无法,搬出老母亲,今日无论如何都要把婚事退了。
“陛下明鉴,臣家中三代在朝为官,向来对皇家都是忠心耿耿,臣今日亦是无法,不然断然不会求到陛下这里来的。”
丞相心里的算盘打得叮当响,皇帝不禁沉思起来,收回成命倒也不是不行,但天下人耻笑的事丞相家,他拼着丢脸都要把推了这门亲事,到底是真的为了他的女儿?
还是有其他的打算呢?
其他几位文官进来本就是丞相授意的,这会听到丞相逼着皇帝收回成命,个个都如同临阵大敌,心里不禁惶恐,今日听到了这些不该听的话,陛下会不会摘了他们头上的乌纱帽啊。
“丞相家中的嫡女多大了?”
半响皇帝才问道。
丞相不敢隐瞒,道:“今年十八,大燕朝的女
子过了十五就该说亲了,当初也是因为老母亲想给她找门好亲事,这才耽搁了,如今却是耽搁不得了。”
十八都是老姑娘了,若是墨昊天真的死在了迷雾林,那丞相的女儿指不定会被传出克夫的名声来,这正是丞相老母亲担心的原因。
这会太后身边的伺候的嬷嬷,突然在外求见。
费阁出去看了看,匆匆回来对着皇帝的耳边,低声私语道:“陛下,太后娘娘身边的嬷嬷替太后娘娘传话,说丞相的老母亲如今在她那里坐着,让陛下体谅丞相,把亲事收回成命,太后娘娘会下旨收丞相嫡女做义女,封为皇家郡主。”
费阁说完这一切,皇帝的脸色有些好看了,他心里明白太后这是再替自己解围,不想让丞相一家为这件事和皇家分心,对朝廷不利。
丞相看陛下和费阁不知道在低声说些什么,却是安心不少,今日老母亲说了要去看望太后娘娘,想必是已经说成了。
皇帝扫了一眼丞相,看到了脸上那抹淡淡的笑意,刚要同意的心,瞬间冷了下来,今日这事看来丞相一家是打算好了。
“丞相先回去,容朕考虑一二再做定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