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国,皇宫。
宋清歌正在批阅奏折,韵青进来,拱手道,“参见女皇。”
韵青如今是宋清歌的御前侍卫,专门负责保护她的安全,还有负责收集情报。
“可查清楚谣言的来源?”宋清歌抬手示意韵青免礼。
韵青直起身体,恭敬的回答,“属下已查清谣言来源,是西晋所为。”
“果然不出朕所料,看来慕容瑾是怕了。”宋清歌竟然一点不担心,反而面露嘲讽。
“女皇为何这般说?”韵青一副不解的样子。
“慕容瑾怕朕攻破北昭和东魏,壮大了大同的实力,如此一来,西晋早晚是朕囊中之物,他岂不害怕?”宋清歌浅浅一笑,让人望而生畏。
韵青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女皇的意思,那西晋的皇帝故意放出这谣言,是为了阻止女皇攻打北昭和东魏,那慕容瑾心虚了。”
宋清歌含笑点头,“韵青越来越聪明了。”
“都是女皇教得好。”韵青眉梢眼角都是得意和喜色,转而又愁眉苦脸,担忧道,“女皇,如今属下该如何做,那些中伤女皇的谣言实在难听,属下恨不得将他们都捉来杀了才解心头之恨。”
宋清歌道,“那些
传播谣言的人不过也是被西晋利用了而已,况且依靠杀人来止住谣言,只会适得其反。”
“那可如何是好?”韵青恼道。
宋清歌神秘的说道,“将计就计。”
又过了几日,前去东魏皇宫探望周尧禹病情的人回来了。
说是周尧禹病重得厉害,而且还中毒了。
宋清歌立即去寻谢衍,谢衍如今掌管着大同的兵权,整日里忙碌得很。
“丫头,何事寻我如此急?”谢衍进了大殿,周围的宫人自动退下。
“他中毒了。”宋清歌道。
她听谢衍说话的语气,便知道他即使听闻定国候说周尧禹病重,也没有派人去看一眼,他是被周尧禹的数次欺骗寒了心。
谢衍眉目一皱,眸子里有些无法言喻的情绪,沉默一会儿,开口道,“丫头,若是你要找他寻仇,我自然不会阻止,但是,我不会让其他人伤害他。”
宋清歌微微一笑,她爱谢衍,自然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她相信谢衍也是如此。
况且谢衍如今为了她,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东魏,在她身边做一个隐形人。
她为他做得太少。
她将周尧禹中毒的事告诉谢衍,便是不想让他以后后
悔。
“那就让初七去查,若是能救,则救,算是你还了他的血肉之情。我希望他活着,看着我从他手里夺了东魏,这是我的私心。”宋清歌毫不避讳。
谢衍没有一丝的责怪,他只是温柔的望着宋清歌,觉得委屈了她,她替他考虑了太多。
如果没有周尧禹逼迫、威胁宋清歌,没有周尧禹和定国候对谢衍多年的隐瞒,兴许谢衍心中还有一丝温暖。
但是,这就是命运,没有从来的可能。
也幸得谢衍终究是善良的,虽然埋怨、寒心周尧禹,可是心里还是惦记着一丝血缘。
“好,一切丫头做主便是。”谢衍紧紧的将宋清歌搂在怀里。
宋清歌笑得幸福欢快,双手环住谢衍的腰,将头埋在他的怀里,说不尽的安心。
“丫头,何事如此开心?”谢衍细声问道,那磁性低沉的言语,像是温暖的堡垒,保护着宋清歌。
宋清歌又将头往谢衍怀里凑了凑,“我觉得与你一起,比我坐在龙椅上,手握皇权,掌握生杀大权还要欢喜。”
谢衍心里一暖,他的丫头还是没有变,什么天下,也比不得他丫头的一个笑容。
当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痴男子
。
“只要丫头高兴,田园耕织,战场厮杀,笑傲天下,深宫诡谋,我都陪着丫头。我们只有死别,绝无生离。”谢衍温柔深情,坚定不移的表白。
宋清歌将头从谢衍里抬起来,认真的说道,“不,死亡也不能将我们分开,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
二人深情对望,各自眼眸当中只有彼此,如此暧昧的氛围,只有唇齿相依来连接彼此的心灵了。
一月以后。
初七从东魏传来消息,说是周尧禹中毒已深,再加上本身有病,已经药石无医,即使他已经施针延缓周尧禹体内的毒性发作,也不过是延长数月的寿命而已。
至于下毒者,如今太医院给周尧禹把平安脉的太医是最可疑的。
当然,一个太医还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敢给周尧禹下毒,这背后定然有人指使。
韵青将以上情况禀报给宋清歌知晓以后,又继续道,“女皇,初七还发现了一件可疑之事。”
宋清歌示意韵青继续说下去。
“初七无意当中发现那‘四皇子’与瑞亲王在私底下有来往。”韵青道。
那四皇子是周尧禹寻来顶替谢衍的,只要谢衍回宫,那人便只有消失。
一个
假人,为何要与周景瑞有来往?
这其中肯定有猫腻。
“初七可去查了那四皇子的来历?”宋清歌问。
韵青回答,“初七查到,是东魏皇帝的暗卫在寻爷的时候,发现此人长得极像爷,便带回了皇宫,东魏皇帝便借机对外宣布,说是寻到了爷。”
“那四皇子在此之前的消息一点没有查到?”宋清歌疑惑的问。
“初七没有查到。”韵青如实回答。
“让初七继续查,查那四皇子与周景瑞有何关系。”宋清歌吩咐。
“是,女皇。”韵青答。
周尧禹的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谢衍和周景瑞了。
如今谢衍不回去,周景瑞还要和那四皇子来往有什么意义呢?
“西晋那边如何了?”宋清歌问道。
“女皇好计谋,慕容瑾如今怕是手忙脚乱。原本慕容瑾就是一个暴君,百姓多有怨言,且是敢怒不敢言,女皇一招棋下,有些百姓直接去下诅咒咒慕容瑾。”韵青说得是眉飞色舞,无比的得意和自豪,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宋清歌。
“大同的百姓可还有怨言?”宋清歌又问。
“谣言已经渐渐平息,更多的是歌颂百姓的女皇的功德。”韵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