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第四次直播——赵匡胤:尴了个大尬

    【不过,虽然正式招揽赵匡胤的是郭威,但是真正重用赵匡胤的还得是继位后的周世宗柴荣。

    为什么说柴荣信任重用赵匡胤呢?

    毕竟不是谁都能在短短五年内,就直接从都城府兵的骑兵头头,晋升到禁军最高长官“殿前都点检”的。

    抛开皇帝心腹的身份不看,就这个晋升速度谁看了不羡慕呢。

    估计要不是柴荣早逝,赵匡胤升职的速度还能再快点的。

    但这话也不对,柴荣死后没多久,赵匡胤直接一步到位,做了皇帝。

    这样看还是柴荣死后,赵匡胤的升职速度快啊。】

    赵瑜随口一说,天幕下的其他人也随便一听。

    但是后周时期刚刚登上皇位,且准备重用赵匡胤的柴荣就尴尬了。

    本来打了胜仗,得到了一员猛将,解决了一点心腹之患,顺带稳定了政权,柴荣是开心的。

    但是谁知道天幕剧透的未来里面,自己早死,将军夺权,等于自己现在做的功亏一篑了啊。

    这结果属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了。

    而赵匡胤也觉得很无辜,毕竟这个时候的他也只是一个单纯想要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普通人,可一点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于是,十分尴尬的柴荣,面对着同样尴尬的赵匡胤,两人一时间相顾无言。

    柴荣看着面前一副忠臣样子的赵匡胤,一时拿不定主意,是砍了他呢,还是砍了他呢,还是砍了他呢,太难抉择了。

    (赵匡胤:这很难抉择吗?不都是一个选择吗?)

    赵匡胤敏锐的感觉到皇帝对自己的杀意,不再沉默了,有必要挣扎一下的。

    笑话,再沉默不挣扎下去自己就要没命了!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跪下,“陛下,臣不知未来如何,但臣现在忠心无二,为了避免预言发生,臣自愿解除军中所有职务,以表诚心。”

    柴荣看着赵匡胤,叹了口气,“爱卿平身吧,天幕所言是未来的事,且那时朕已经驾崩了。”

    意思就是,在我还没有死的时候,你就老老实实给我当小弟,为我做事吧。

    赵匡胤也听懂了柴荣的意思,连忙再次表忠心,绝不辜负陛下的赏识。

    哎,没办法,对柴荣来说,现在能用的人太少了啊,尤其是像赵匡胤这样的一员猛将,更是少之又少。

    说一千道一万,哪怕自己现在真的想砍了赵匡胤,但短时间内也找不到一个能接替赵匡胤的人啊。

    赵匡胤太好用了!

    舍不得直接砍了啊。

    【虽然升职的快速肯定和赵匡胤本身的智勇双全有关,但是也有他能抓住机遇的原因。

    要知道,他在柴荣每次亲征中都表现的非常优异,简直是让柴荣“一见倾心”“日思夜想”。

    可以说,赵匡胤就算后来没有当皇帝,单凭他在柴荣时期打仗的表现,也是能在历代将军功绩排行榜上占得一席之地的。

    要不有人说,当时的赵匡胤是柴荣手里最快、最狠的一把刀呢。】

    柴荣听到这里也忍不住点点头,这就是自己舍不得砍了赵匡胤的原因啊。

    赵匡胤看着皇帝对天幕的话微微赞同的样子,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表忠心。

    “臣愿追随陛下,做卫、霍一样的将领,替陛下开疆拓土!”

    【那赵匡胤在柴荣时期都有哪些战功呢?】

    说着,赵瑜就将赵匡胤参与的两次重大战役展现在天幕之上——高平之战和后周平定南唐之战。

    【首先是高平之战。

    当时柴荣刚即位没多久,北汉、契丹联军虎视眈眈,想趁着后周国内政治不稳,入侵大周,捞点好处。

    于是为了出其不意,彻底打击两方,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当然这个决定也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反对,不过他们不是反对出兵,而是一致认为现在不是御驾亲征的好时候。

    皇帝才登基没多久,御驾亲征容易导致朝政不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随便找个将领带兵,把这群“强盗”赶出去就够了。

    不过柴荣没听他们的建议 ,力排众议,带着赵匡胤出征了。

    很显然,一开始的战局也像大臣们的预想一样,十分危急。

    柴荣的军队直接跟北汉主力碰面,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步军千余人投降北汉。

    关键时候,赵匡胤站了出来。

    他重整军队,悍不畏死,英勇拼杀,再加上柴荣亲自跃马冲击北汉皇帝刘崇的大营,极大地鼓舞了后周将士们的士气,最终扭转了战局,北汉军队大败。

    因为这次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赵匡胤受到了柴荣的赏识,被破格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永州防御使。】

    一般讲战争,赵瑜都不会太详细描述战争的激烈场面,但是天幕的画面比所有的语言都直观清楚。

    我和观音婢绝配:看着这个赵匡胤和柴荣,我想起了曾经马上打天下的生涯了,那时候的峥嵘岁月,是我们开国皇帝的勋章啊。

    刘彻对这个“开国皇帝”四个字不屑一顾。

    是彻不是彘:小李,冒昧问一句,你看到战场不会想起曾经饿肚子的难受吗?

    我和观音婢绝配:征战的快乐,你这种躲在后方,没见过血泪生死的皇帝是不会懂的,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成为强者!

    是彻不是彘:所以我想知道,当时饿肚子的时候,你会哭吗?

    讨厌蠢货:朕也想知道。

    我和观音婢绝配: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彻不是彘:所以你会哭吗?

    讨厌蠢货:你哭吗?

    我和观音婢绝配:后世这位赵匡胤还是很勇猛的。

    是彻不是彘:你还没说你会不会哭呢?

    讨厌蠢货:你还没说。

    我和观音婢绝配:不会!

    是彻不是彘:哦是吗?我不信。

    讨厌蠢货:我不信。

    我和观音婢绝配:你们真的很烦,滚!

    另一边的赵匡胤看到天幕上的柴荣,思绪飘到了曾经。

    “当年朕跟在世宗后面,亲眼看着世宗率领左右的亲兵冒着矢石出阵督战,是何其英勇啊。

    若不是英年早逝……”

    剩下的话赵匡胤没有再说下去。

    但左右后周的老臣都明白赵匡胤的未尽之语,若不是世宗英年早逝,结束乱世就不是赵匡胤,而是柴荣了。

    可以说赵匡胤对柴荣的感情十分复杂。

    在柴荣生前,赵匡胤还是他的将军时,柴荣对他多有提拔,赵匡胤对他也是十分尊重和忠诚。

    但是随着柴荣的逝去,赵匡胤建立了大宋,一切好像都变了。

    赵匡胤想,一开始自己真的只是想做一个忠臣的,但是天下混战,容不下一个幼主当政的国家啊。

    在动不动就会变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里,自己要为大家的未来考虑的。

    而且自己建立大宋之初,对待柴荣的后人,还是多有照顾的,不仅封柴荣的儿子柴宗训为“陈王”,还赐予了他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柴荣的遗泽好像渐渐消失了,他也不清楚自己能厚待柴家人多久。

    想到这里,赵匡胤认为,还是要抽点时间去看看好侄儿,联络联络感情的。

    柴荣不知道另一个时空里的赵匡胤在怀念自己,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

    柴荣现在已经打赢了高平之战了,对接下来平定南唐之战非常感兴趣。

    这可是自己统一战争的开始啊,想想都令人激动呢。

    当然这个时期的赵匡胤也很关注,毕竟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事关皇帝对他的态度啊,容不得他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