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2章 渭河瑞兆

    第1272章 渭河瑞兆

    这两天,摄政王府内忙成一团,太微产下一个男孩,另一个孕妇沈珍珠也有临产的征兆。

    好几名产婆和御医都在忙碌照顾沈珍珠。

    沈珍珠生活在摄政王府已经是朝中公开的秘密,但也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沈珍珠不是太子李豫的发妻,李豫的发妻是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

    虽然沈珍珠后来也被封为太子妃,但性质还是不一样,她毕竟是小妾上位。

    历史上,沈珍珠有地位是因为她儿子唐德宗,如今李适被刺早死,也没有成为皇太孙,所以不管是宗正寺,还是朝臣,都没有把她当回事。

    这也是沈珍珠回娘家不受见待的缘故。

    真正影响大的是杨玉环,所以知道底细的人都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泄露。

    望仙楼内,独孤新月正和杨玉环闲聊,她们刚刚接到家信,夫君已经在返回长安的路上,让一家人都充满了期待。

    “大姐,我觉得你不应该逃避,而是想办法适应,夫君上位是必然的,到了他那个地位,代表的已经不是个人利益,而是无数人的利益。”

    独孤新月叹口气,“我知道这条路是必然要走的,也没打算逃避,只是我内心并不想走这条路。”

    杨玉环喝了口茶,抿嘴笑道:“那大姐担心什么呢?你们是结发夫妻,你担心他会把你抛弃?”

    “那倒没有,只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烦恼,哎!我也说不清楚,或许我有点担心独孤家权势太大,又不懂进退,会给我惹来无尽的烦恼。”

    杨玉环沉默片刻道:“有件事按理我不应该说,但我想想还是告诉你,夫君给我说过关于独孤家的事情。”

    “什么话?你快告诉我!”

    “大概是去年吧!有一天晚上他和我闲聊时,提到海外和西方,他说外面疆域太大,作为朝廷恐怕难以顾及,他考虑建诸侯国,把一些财势巨大的权贵家族放出去建诸侯国,他举例时,第一个就是独孤家族。”

    “啊!”

    独孤新月大吃一惊,“夫君真这样说过吗?”

    杨玉环点点头,又连忙解释道:“大姐千万不要多心,他对我说这些,是因为我既无娘家,也无子嗣,所以他没有什么顾忌。”

    独孤新月拉着杨玉环的手笑道:“我不会多心的,有时候夫君多宠爱你一些我还求之不得,就像你自己说的,伱无娘家也无子嗣,我担心什么呢?”

    停一下,独孤新月又笑道:“其实我也蛮羡慕你的,虽然你比我大很多,但我们站在一起就像姐妹,甚至你肌肤比我还要细嫩,还有你的容貌,哎!连我动心,不用说男人了。”

    “大姐说笑了!”

    两人说笑一阵,就把独孤家族的事情掩盖下去了。

    这时,一名侍女在门口道:“启禀夫人,韦相国求见,在清风堂等候!”

    独孤新月点点头,对杨玉环笑道:“我先去一趟,晚点我们再聊!”

    她起身出门了,清风堂位于勤政务本楼,是王妃临时接待大臣的地方,需要乘坐轻便马车过去。

    马车上,独孤新月还在想玉环给她透露的秘密,难道夫君真的想分封诸侯国?

    这可是大事,有机会她要告诉父亲,让家族有一个事先准备。

    马车缓缓停在清风堂,几名侍女将王妃扶下,走进大堂,韦见素连忙上前行礼。

    独孤新月笑道:“这么热的天,还要烦请韦相国亲自跑一趟,您派个手下送来就是了。”

    “今天的报告有些重要,如果王妃有疑问,可以随时问卑职。”

    说着,韦见素呈上一本奏折,独孤新月结过奏折,看了一下题目就吓一跳,《大唐新天子资格初选》。

    独孤新月毕竟替丈夫处理了几个月的公务,也慢慢沉得住气了,她看了看内容,便放在一边笑道:“摄政王已经回程路上了,这么重要的折子还是让他来看吧!”

    韦见素大喜,“殿下要回来了吗?”

    独孤新月点点头,“收到家信时,殿下已经在太原了,估计现在快要进关中了。”

    韦见素起身道:“那这份奏折就先放在这里,等殿下回来再说,卑职先告退!”

    韦见素行一礼告辞走了。

    独孤新月又仔细看了一遍五条原则,她眉头微皱,韦见素今天是糊涂了吗?这种重大的事情居然让自己审批,难道是他太急切了,想在夫君回来之前把事情办好?

    她着实想不通,只能等夫君回来后再询问了。

    上午时分,一条渔船和往常一样在咸阳外的渭河上捕鱼,两名渔夫是父子二人,父亲叫孙小路,咸阳附近的农民,以种田和捕鱼为生,儿子是他的长子,只有十八岁,去年开始跟随他捕鱼,生存的技能就这样一代代延续。

    孙小路一网抛进去,他感觉这一网应该有收获,不料在他收网时却拉不动了。

    “大郎,你快来帮我!”孙小路急得大喊。

    孙大郎跳过来问道:“爹爹,怎么了?”

    “我不知网到什么东西,很沉重,你和我一起拉!”

    父子二人齐心协力拉渔网,但依旧拉不动,孙小路有点急了,这渔网是他刚买回来的,千万别弄坏了!

    “你拉着网,我下去看看。”

    “爹爹别去了吧!万一是什么水怪。”

    “胡扯呢!不是什么水怪,应该是块大石头,把渔网绕住了,我得下去解开。”

    孙小路脱去外衣,一个猛子扎进了水中,孙大郎提心吊胆盯着水面,他就害怕下面是个水怪,一口把父亲吞了。

    忽然,孙小路从水下钻出来,大喊道:“不得了,你赶紧回去喊人来帮忙,拿绳子!”

    渭河出宝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咸阳,城内十几万百姓跑到渭河边看热闹,王县令带着数十名捕快和衙役匆匆赶到渭河边。

    只见岸边放着一个黑漆漆的东西,体型巨大,他连忙带着衙役下去了。

    一群人正在围观巨宝,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县君来了!”

    众人纷纷让开一条路,王县令带着手下走上前,他这才看清此物,顿时大吃一惊,竟然是一只青铜大鼎,至少重达几千斤。

    王县令是进士出身,他知道这是不得了的东西,虽然上面都是淤泥,但制式十分古朴,一看就是上古重器,而且上面好像有铭文,应该是上古帝王所铸。

    “这是谁挖到的?”王县令问道。

    孙小路连忙上前道:“启禀县君,是小民捕鱼时无意中发现的。”

    “奖赏你十贯钱,现在大鼎被官府接管了!”

    他吩咐左右,“用油布盖上,立刻去通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