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9章 君前军令状,授刺史节杖

    第959章君前军令状,授刺史节杖

    紫宸殿门口,李绚穿一身黑底金丝长袍,面色肃然的走进殿中。

    此刻,有两人已站立在御阶之下,其中一人正是青海国王世子慕容忠。

    李治坐在御榻之上,身侧坐着神色平静的武后,脸色温和。

    李绚走到御阶之下,拱手:“臣昌州刺史绚,奉诏觐见,陛下天后,万福金安。”

    “南昌王,听说你最近各部跑的很勤啊。”李治笑呵呵的看着李绚。

    慕容忠,还有另外一侧穿着金色明光铠的将领,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李绚认真开口道:“回禀陛下,臣从各部借调了三十多名年纪偏大的属官,此番全部充入洮昌道元帅府,军前效力。”

    李治有些好笑的摇摇头,说道:“这些人,原本在各部都属于边缘官吏,虽然对各部属于可有可无之人,但落入到你的手里,你怕是要弄出大动静来。”

    李绚沉沉躬身,道:“臣初为刺史,日后与各部打交道时日长久,故而找些老人,方便应对,同时也能节省精力。”

    “看样子,伱对此战颇有信心啊!”李治目光扫向了另外一旁的慕容忠。

    慕容忠立刻躬身俯首,神色惶恐。

    李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是继续说道:“臣在昌州,必定不使昌州再落入吐蕃之手,陛下尽可放心。”

    “你这是在君前立军令状。”

    李治的神色突然间冷了下来,不客气的直说:“你可明白这中间的后果。”

    “臣明白。”李绚再度拱手,沉声说道:“此战军前,臣必定竭尽全力,不令陛下失望……他日必有佳讯传来,还请陛下耐心静候。”

    “好!”李治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有这份心,朕便可以将昌州完全交托予你……你要明白,昌州在,则你在,昌州失,则你的人头亦要落地。”

    “微臣领命。”李绚认真肃然的躬身。

    李治朝着侧畔摆摆手,王福来立刻托着一个托盘,走下了御阶。

    一根黄色的竹节放在托盘上,四节关节之上,系着四根特制的黄色牛尾旄。

    假节,边州刺史所特有。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

    各级权力逐级上升。

    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假节钺,多一钺,见官大一级,可先斩后奏。

    “昌州位于大军后勤要害,诸司若有怠慢者,县令之下,可斩,县令之上,直接罢黜。”皇帝神色冷冽,瞬间赐予了李绚超出一般刺史的权利。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李绚沉沉的躬身。

    皇帝轻松的笑了。

    一侧坐着的武后,眼中闪过一丝阴影。

    ……

    “三月初八,吐谷浑复国,你代朕前往,册封吐谷浑国王。”皇帝简单的一句话,将命令送到了李绚手中。

    “臣领旨。”李绚再度躬身。

    这事之前就已经说过了,李绚代替皇帝前往见证吐谷浑复国,吐谷浑正式成为大唐属国。

    “天山郡公,右武卫将军麹崇裕,是吐谷浑国王的女婿,此番和你一起前往。”李治的目光落在慕容忠身体左侧的将领身上。

    身材高挺,瘦削,鹰钩鼻,神色严谨的麹崇裕,立刻就给人一股特别的压力。

    尤其此刻,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进入殿中以后,麹崇裕的神色多有不豫,即便是在皇帝面前也没有遮掩。

    然而奇怪的是,不知道为何,皇帝和武后就像是没有看见一样。

    李绚微微侧身,肃然拱手道:“见过天山郡公。”

    “见过王爷。”麹崇裕拱手的同时,抬眼看向神色严谨的李绚。

    一身黑底金丝长袍之下,李绚暗藏的锋锐,麹崇裕常年军旅之人,看的非常清楚。

    皇帝看向慕容忠,沉声说道:“此番吐谷浑复国,朕有极大期望,期望慕容爱卿不负朕望,稳守吐谷浑,不令其再度落入吐蕃之手……若有再次,那么即便是朕有心再出兵援助,大唐臣民恐怕也不会允许。”

    慕容忠脸色微微一变,皇帝这话,表现出对慕容氏的极度不信。

    而这一切,来自于旁边那位南昌郡王。

    在吐谷浑之时,那位南昌郡王一副委以重托的模样,但回到长安之后,却对慕容氏的战力极尽诋毁,这让慕容忠非常恼火。

    侧身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那位异常平静的南昌君王,慕容忠心中一阵哀叹。

    若是能翻脸,他早就翻脸了。

    李绚在西吐谷浑,以一千骑兵,驱赶大军,最后轻松击败了西吐谷浑和吐蕃的四万联军。

    强悍的战绩,让所有吐谷浑人都无比畏惧,更何况他也是亲见之人。

    “请陛下放心,慕容氏生与国同,死于国休。”慕容忠右拳狠狠的砸在左侧胸口上,神色坚定。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朕听说,吐谷浑王曾经答应在德令哈和伏俟城南,由大唐建立一座城池,有此事吗?”

    “是的,陛下。”慕容忠认真点头。

    “很好,后日,南昌王和天山郡公,还有吐谷浑王世子,同返青海,由天山郡公,率三千左武卫士卒驻守,你没有意见?”李治冰冷的目光瞬间落在了慕容忠的身上。

    “慕容氏必定全力支持。”慕容忠拱手之间,神色露出来极大的轻松。

    说实话,慕容氏其实最担心,李绚借助这座城池随时窥伺伏俟城和德令哈,还有整个西吐谷浑。

    但是他们又离不开李绚的支持。

    因为如果吐蕃人再度卷土而来,光靠他们自己慕容氏真的没信心能够支撑的住。

    “善。”李治点点头,然后看向李绚,认真说道:“此番大战,昌州位置甚重,若一切顺利,朕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二十七郎,踏足逻些城。”

    皇帝对未来,透露出异常凌厉的期待。

    李绚,还有兵部,如今给出的军略,最大的目标,便是拿下乌海。

    大非川一战如果顺利,便可以绞杀吐蕃超过十万的有生力量。

    之后,大军便可以直接杀入吐蕃腹地,但最远,也不过吐蕃苏毗邦国之内,距离逻些还有很远的距离。

    前途漫漫。

    李绚认真拱手:“臣必定让陛下如愿,若无能,臣愿自刎谢罪。”

    “你想陪葬,想都别想,留下来好好替朕辅助太子。”李治直接摆手。

    “陛下必定千秋万世……”李绚的话还没有说完,李治直接摆手,说道:“那些话省下吧……去看看太子,记得,朕那日对你说话,依旧有效。”

    李绚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多谢陛下,微臣告退。”

    李治看向慕容忠和麹崇裕,说道:“你们也一起退下吧,后日启程,将所有该准备的,全部准备妥当。”

    “臣领旨,臣告退。”慕容忠,麹崇裕,还有李绚三人一起后退。

    李治坐在那里,看着李绚出去的背影,神色间有些怅然。

    “陛下!”武后突然间叫了李治一声,看到李治回神,武后问道:“陛下答应南昌王什么了?”

    “西北王。”李治笑笑,然后说道:“若是他能拿下吐蕃,朕便给他那个西北王之位。”

    听到李治这么说,武后瞬间就没了兴趣。

    乌海便已经算是长途跋涉了,吐蕃更远,那样的西北王,对大唐没有任何威胁。

    光是后勤就能彻底卡死他。

    当年的宇文氏,就是这么败亡的。

    ……

    出了丹凤门,李绚的神色肃然起来。

    皇帝说的,不是西北王的事情。

    如果没有薛仁贵的私访,李绚或许会这么认为,但有薛仁贵卡在中间,那么李治所说的,就是明崇俨的事情。

    然而,明崇俨之事,其实已经在表面了结,高宝藏用他的命,替明崇俨担了责任。

    李绚想要杀明崇俨,绝对不能用那样的借口。

    至于西北前线,李绚忍不住微微摇头,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就是自己找死。

    所以,他还得继续盯着明崇俨,一旦他有任何罪证被论定,李绚可以先斩后奏。

    但这先斩后奏也是有讲究的,一个不小心,李绚就会成了窦婴。

    “王爷。”一个声音突然在李绚耳边响起,李绚脚步顿时,迅速回神,

    转身看向站在一侧的麹崇裕,李绚微笑拱手:“天山公。”

    “不知王爷后日几时启程?”麹崇裕认真的拱手。

    “辰时正,天明之刻。”李绚目光看向了后面的慕容忠,点头道:“二位请及时准备。”

    “如此,一切就拜托王爷了。”麹崇裕率先拱手,慕容忠随后行礼。

    李绚温和的点头,然后转身离开。

    看着李绚离开的背影,麹崇裕眉头微微皱起,看向慕容忠问道:“你的消息是不是错了,南昌王似乎对那事一无所知?”

    “南昌王城府极深,难以揣度。”慕容忠摇头。

    “算了,先回去吧,看看豆儿心情如何?”

    “是,姐夫。”

    ……

    东宫,李绚从宜春宫退了出来,看向等在一侧的李贤说道:“皇长孙身体康健,只要没有意外,一切安然。”

    “如此,孤便放心了。”李贤深深的松了口气,随后苦笑道:“东宫那么多御医,孤唯独信任王叔。”

    “殿下和臣接触多了。”李绚缓步向外走,李贤不由自主的跟上。

    李绚继续开口道:“殿下也应当注意身体,今日有皇长孙,明日便可有更多的皇子。”

    跟在身后的皇甫公义嘴角微微抽搐,但他没法说什么。

    李绚作为宗室,劝导太子多生几个皇孙,没毛病。

    “王叔之言,孤记下了。”稍微停顿,李贤接着开口:“王叔每次离开,对孤都能有至深教诲,不知此次?”

    李绚诧异的看了李贤一眼,随后深吸一口气,问道:“殿下《后汉书》修到哪里了?”

    “今年年底,《后汉书》便可成文。”李贤神色有些兴奋。

    李绚点点头,说道:“殿下应该抽心多关注些朝政,尤其是农桑之事,去年大旱,对军前影响甚大,今年即便是平稳之年,到了夏末秋初,也一样各地缺粮。

    陛下应该希望殿下能及早的注意南粮北调,运河疏浚诸事。”

    李贤微微一愣:“孤受教了。”

    李绚拱手回礼,目光落在了皇甫公义的神色,眼神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