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沈辞不在意,但沈二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沈大姑也看出了小妹的尴尬,赶紧转了话题。
她这个侄媳妇儿她是了解的,其实人也没啥问题,就是有点嘴快,还抠门,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
这可能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系,家里小时候就穷,吃也吃不上,住也住不好,以至于现在嫁了人生活条件好了,性子也一点都没变。
“想买个啥牌子的自行车?”
“想买个凤凰牌的,我娘家爹骑的就是凤凰牌的,车够大也够结实,都骑好多年了,一点毛病都没有。”
自行车的牌子,崔翎和沈辞在来的路上已经商量过了。
其它牌子崔翎不知道,但凤凰牌的她家里一直用,他爹还有大哥都是买的这个牌子的自行车,她当初学骑车也是用的这个牌子,骑的比较顺,所以就决定买这个牌子的。
“凤凰牌呀,凤凰牌不错,你表弟拿自行车也是凤凰牌的,还有家里的缝纫机也是这个牌子的,大姑家里有自行车票,等会儿跟我回去拿,拿了去买车。”
沈大姑怕崔翎和沈辞没准备票,赶紧说道。
沈辞和崔翎还没说啥呢,沈二姑就开口了。
“那么麻烦干啥,我这儿就有票,我这就去给你们拿去。”
说着就要起身去拿。
呆在厨房搞卫生的田小花人虽然在干活,但耳朵可一直没闲着,听到沈二姑要给沈辞和崔翎票的时候,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
去年她娘家弟弟结婚,想买辆自行车,她和婆婆说了好久,婆婆也不肯给票,这会儿轮到自己侄子了就这么大方。
田小花越想越气,干脆从厨房走了出来。
“娘,您这就做的过分了吧,咱家的自行车票您凭啥给外人呀。”
“谁是外人?小辞是我侄子,怎么会是外人,我这当姑姑的给侄子一张自行车票就过分了?”
被小儿媳妇儿当着外人的面,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面子,沈二姑也生气了,说话的时候脸沉的能挤出水来。
“我弟去年要结婚和您要一张票您不给我,到您侄子这儿怎么就给了,您这是区别对待把我当外人。”
田小花说这话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挺委屈。
“你别和我提你弟,提起来我就来气,你弟去年结婚,裁缝机票就是咱家给的,手表票也是咱家给的,别说票了,就是那钱也是小二和你瞒着我偷摸给的。
那是你弟结婚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家娶媳妇儿呢,啥大头都让我家出了。”
这事儿田小花是瞒着婆婆的,没想到她竟然都知道,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
“那事我没说你,是觉得那是你们两口子的事儿,你们两口子有本事乐意帮就帮呗,我不管你的事儿,你倒是管到我头上来了,我自己的东西我要给谁轮得到你指手画脚了?”
“小花,不是我说你,你婆婆算好的啦,要是我儿媳妇一分钱不挣,还这么掏空家底贴补娘家,我可是不愿意的。”
沈大姑也看不下去了,说了田小花一句,但因为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她话倒是也没说太难听。
吵架的是沈二姑和田小花,但崔翎和沈辞却觉得无比尴尬,最后还是崔翎硬着头皮开了口。
“二姑,我们带了票了,您不用给我们。”
“不行,今天这票还非得给你们了,不仅给票,这自行车钱我也得出,你们有票你们自己买一辆,我这辆算是送你们的,庆祝我侄子恢复健康,我就不信了,还反了天了,我自己的钱和票我还做不了主了。”
沈二姑说罢也不再理田小花,拿上钱和票,带着崔翎她们一行人出了门。
沈二姑一走,田小花就后悔的不行,在她看来婆婆的东西,以后都是她和她老公的,再不济也有一半是她们的。
要是今天自己不多嘴,也就搭进去一张自行车票,现在还要搭进去小二百块钱,这钱再添点都够给她弟弟在村里盖一套房子了。
她悔呀,心疼这白白花出去的钱。
出了门往百货商店走的时候,沈辞和崔翎还有沈大姑轮流劝沈二姑。
最后沈二姑气倒是消了一些,但给沈辞买自行车的决定是死活没改。
这个年代不像后世,自行车的牌子多的都数不过来,这个年代自行车就那么几个牌子,卖的好点的就凤凰,飞鸽,红旗,永久。
两辆车买的都是凤凰牌的。
买完自行车,沈大姑又带着两人将百货商场上上下下逛了一个遍,给买了不少东西。
崔翎和沈辞今天给两个姑姑带的东西不仅都买回来了,还多了好多。
出门时看着手里拎着的东西,两人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本来是想报答两个姑姑的,结果又占了便宜。
买完东西,两个姑姑又要送他们两个去车站。
路上崔翎把最近在看铺子,要在镇上开铺子的事儿说了。
原还怕两个姑姑有意见,觉得她不安分,没想到两个姑姑竟然出奇一致的支持她。
“翎翎,我跟你说,你这个想法特别好,很有商业敏感度,我最近逛街呀,发现城里新开了许多店,甭管是啥店,生意都好。”
沈大姑说道。
“就是就是,我们小区以前就街上稀稀拉拉有几个摆摊儿卖吃食的小铺子,想吃点好的还得上国营饭店,现在新开了一家饭店,看着跟国营饭店差不多,服务态度比她们可是好多了,吃饭的人呀天天满满当当的,你姑父他爹过寿想去人家店里吃一顿,都托的人才预约到位置的。”
“翎翎医术好,开药店肯定生意好,到时候小辞给你打个下手,搬搬抬抬什么的,你们夫妻俩白天在店里忙,晚上一起回家,同进同出的多好。”
两个姑姑想的比崔翎都美。
听着两个姑姑说的,崔翎感觉她这生意更有奔头了。
因为买了自行车,坐公车到镇上后,两人就骑自行车往家走。
靠山屯整个村子几十户人家才有两辆自行车,沈辞家一下就买了两辆,这在村里可是大事。
虽然他们头天回来的时候有点晚,但还是有人看见了,第二天沈辞腿好了和沈辞家买了两辆自行车的新闻就同步出现在了村里。